在长江北岸的泰州海陵区,有一面飘扬了65年的精神旗帜。从1959年军垦农场拓荒,到如今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创新高地,红旗街道四代建设者用忠诚与担当铸就了“对党忠诚的奉献精神、自立自强的集体精神、勇于开拓的先锋精神”的鲜明品格。新时代新征程上,这片红色热土正将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澎湃动能,绣就一幅“党旗红”引领“治理优”的生动图景。
深挖精神富矿
让红色血脉永续流淌
今年5月20日,原27军81师242团的军垦老兵重回当年奋斗的土地,一支由90后党员组成的寻访小队借此机会走近老兵,用镜头记录下数余位军垦老兵的峥嵘岁月。
“当年我们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开垦盐碱地”的动人故事,通过“红旗老兵寻访”系列短视频传遍网络,点击量超百万次。这正是红旗街道开展“历史记忆唤醒工程”的缩影。
通过编纂《红旗街道志》、建设红色文化展陈馆、打造军垦文化纪念馆等举措,街道系统梳理出“一部军垦史、三代奋斗歌”的文化谱系。在“红旗故事我来讲”活动中,老党员申俊才创作的《红旗飘飘,农业现代化走在前列》微党课,将“集体攻坚”的军垦传统与“共建共治”的现代治理巧妙联结,成为干部群众争相传颂的鲜活教材。
创新治理机制
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彩
走进红旗新村小区,“美好红旗党建睦邻点”里正热议小区楼栋外墙面砖剥落维修改造方案。这个创新设立的“红旗群众说了算”社区共治平台,已推动14个民生项目100%落地。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志伟介绍,通过构建“党格+网格+警格+医格”四格联动体系,将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延伸到每个楼栋。
针对老龄化率达32%的实际,街道着力打造“综合养老服务”全链条服务体系。78岁的老人王学宏通过“时间银行”累计获得志愿服务时长126小时,而她教授的创意美术课又反哺社区教育。这种“德者有得”的居民积分制度,已带动4000余人主动参与社区治理。
培育精神标杆
让红旗精神薪火相传
今年推出的“红旗之星”评选,义务普法20年的“法律明白人”蔡玉芝、跳河救人见义勇为的民警陈兵和等典型都将作为第一批候选人。街道通过设立“红旗星光大道”、组建模范宣讲团,让身边榜样成为最鲜活的价值观教科书。
从军垦时期的“一把锄头一面旗”,到如今的“一面党旗万民聚”,红旗街道的实践启示:唯有把红色基因植入基层治理肌理,才能激活党员群众的集体记忆与创造激情。在这里,厚重的历史与生动的现实交响共鸣,正谱写着一曲新时代的“红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