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快看天上那条闪闪发光的银河!”随着主持人唐萍的呼唤,孩子们齐齐望向大屏幕。“从前啊,有个叫牛郎的放牛娃……”主持人唐萍以声情并茂的语言,配合精心准备的动画,将孩子们带入神奇的童话世界。随后,主持人又给孩子们讲述了七夕节的别称,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近日,安居社区开展“童心巧手迎七夕”儿童手工主题活动。活动通过趣味手工、故事讲解、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七夕文化,感受传统节日的浪漫与 ...
了解七夕文化相关知识后,唐萍开始了精彩的诗词闯关游戏。“‘七夕今宵看碧霄’的下一句是——”“是‘牵牛织女渡河桥’!”扎辫女孩抢先答出,获得一朵小花。随后的接龙环节,稚嫩清脆的童声此起彼伏,“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琅琅诵读声回荡,连窗外的知了都安静下来聆听。
“小朋友们,变身小艺术家时间到啦!”手工老师一宣布,孩子们立刻围到工作台旁。五彩的画笔和素白的团扇,等待着被赋予七夕的魔力。孩子们专注地画着心中的银河、老牛和鹊桥,创意满满。当成品完成时,大家的创作展现了文化传承最美的模样。
活动伊始,社区志愿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老人们介绍了七夕的起源与发展。从汉代“乞巧节”的习俗到牛郎织女的传说,从古代女子穿针乞巧的仪式到各地特色的七夕民俗,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原来七夕不只是年轻人的‘情人节’,更是传统文化的瑰宝!”75岁的李奶奶感慨道。随后的“七夕诗词会”环节,多位老人主动朗诵《鹊桥仙》《秋夕》等经典诗词,现场掌声不断。 ...
在“七夕知识竞答”环节,老人们争相抢答。问题涵盖历史、天文、民俗等内容,既考验知识储备,又充满趣味性。社区工作人员向参与者发放了七夕文化宣传单,详细介绍了非遗保护、传统节日内涵等内容。
活动的高潮是“非遗手工坊——竹编桃花扇”制作。在志愿者的指导下,老人们用细竹篾编织扇骨。尽管动作稍显缓慢,但大家全神贯注,互相协助。65岁的张阿姨举起成品扇子自豪地说:“这把扇子要送给老伴,也算我们的‘七夕礼物’!”
伴随着《甜蜜蜜》悠扬婉转的旋律,活动缓缓拉开了序幕。开场环节,一场充满温情的 “默契大考验” 迅速点燃现场氛围。主持人向爷爷奶奶们抛出问题:“写出对方最爱吃的菜”。回答“红烧肉”的爷爷,发现奶奶写的是“他做的面条”,现场笑声一片;当主持人问道:“谁最会照顾人”时,两位老人不约而同地写下对方的名字,相视一笑。这场 “默契大考验” 的答案或 ...
“甜蜜吃瓜”游戏将活动推向了高潮,游戏要求夫妻二人合作,一人指挥蒙眼的另一人,喂对方吃西瓜,吃得最多的组获胜。有的爷爷方向指反,西瓜喂到了老伴的鼻子上;有的奶奶心急地直接上手去“辅助”,现场欢笑声此起彼伏。一块清甜的西瓜,吃的是清凉,品的却是相濡以沫、互相扶持的生活本味。
面对流行的手指舞,爷爷奶奶们起初连连摆手:“学不会,学不会!”但在志愿者的耐心鼓励和伴侣的陪伴下,他们也饶有兴致地跟着学起来。动作略显笨拙,节奏也慢了好几拍,但他们努力跟着节拍,你帮我纠正动作,我笑你手脚不协调,现场充满了欢快的气氛。这曲“指尖的华尔兹”,跳得或许并不完美,却跳出了“愿陪你尝试所有新鲜事物”的童心与爱意,成了活动中最 ...活动尾声,活动中心的“七夕打卡点”前排起了长队,爷爷奶奶们纷纷打卡拍照,按照摄影师的指引,微微靠拢,相视一笑的瞬间,默契与温情已自然流露。
8月25日,闸南社区联合舒心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了“悦缘七夕,幸福相伴 ”主题活动。活动邀请社区党员夫妻、退伍军人代表等齐聚一堂,在诗词、歌声与手工创作 ...
社区“五老”志愿者王庆农老师精神矍铄地走上舞台,他先后朗诵了《迢迢牵牛星》《七夕词》《鹊桥仙》三首经典诗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悠扬意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深情告白,在王老师饱含情感的诵读中缓缓流淌。最令人动容的是退役军人夫妇的深情合唱,银发伴侣携手登台,一曲《甜蜜蜜》唱尽了半世相守的深情。
击鼓传花环节,“小猫”香囊在老人掌心流转,铃声落时王梓爷爷抽中 “温情任务卡”,“岁岁安康” 的祝福引起了满堂掌声,善意与温情在无竞技压力的氛围里悄然升温;永生花灯制作环节,老人们专注缀上勿忘我、满天星,志愿者耐心协助。当老党员严阿姨扣上永生花灯罩的刹那,灯光绽放光华映亮她眼角笑意,花灯既藏指尖巧思,更载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