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出的叫榫,凹进的叫卯,它们一扣一合,就能紧密相连,不用一钉一铆,却能历经百年不倒。”活动伊始,社区墨韵梅花志愿队的满族党员志愿者关博怀,手持传统木工工具,为孩子们揭开了非遗榫卯的神秘面纱。但他的讲解,并未停留在技艺本身。
“我们社区的邻里关系,就像这榫卯结构,”关博怀引导着孩子们思考,“一家一户,就像是独立的木件,但当我们互相理解、彼此支持,就能像榫卯一样,紧密扣合,组成一个温暖坚固的大家园。”这堂别开生面的“第一课”,让冰冷的木工知识拥有了社区的温度。
在志愿者们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在共享小花园的浓浓绿意中开始了创作。敲木声、打磨声与鸟鸣风声交织,构成了自然课堂里最动人的乐章。他们的灵感来自眼前的花草树木、邻里笑脸,将自然之美与社区温情融入设计中。活动现场,不仅有精巧的榫卯小板凳陆续成型,还有充满巧思的榫卯灯笼、榫卯小电风扇等作品相继完成。当这些作品在花园中一同展示时,每一件都不再是单纯的木工作品,而是传统智慧与社区记忆在童心中生发出的鲜活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