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多数的膏方是以补益为主的,服用膏方时一定要考虑脾胃的承受能力。临床常常看到一些人舌苔厚腻,没有食欲,同时感觉胸胁痞闷,说明有湿困中焦、脾胃运化功能减退的征象。膏方相对较滋腻肥厚,如果不改善这些症状就急于服用膏方,势必影响对膏方的消化吸收,非但达不到进补的目的,反而会产生痞满呆滞或其他的不适症状。因此,遇到这样的情况,应先服用健运脾胃、理气化湿的开路方,以达到醒脾开胃的目的。
如果体内有痰、湿、瘀、热等郁结,往往表现为口苦口干、口臭、便秘、咽痛、身体某处疼痛等,可通过化痰、祛湿、化瘀、清热的开路方扫清进补路上的障碍,否则进补过程中就会“闭门留寇”,不利综合调理。
有的人对药物比较敏感,如果直接服用膏方不适应,可能会出现不适,开出的膏方也会浪费。又或者阴阳虚损、形体羸弱者,除了需要改善脾胃功能以外,有的也可以先服用一些汤剂,进行试探性的调补,通过观察服药后的反应,为后面开好调补对路的膏方做好准备。此为“投石问路”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