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泰州人"西池寺桥在哪里",估计99%的人都不知道。其实这座桥很有名,只不过几年前它不叫这个名,它叫——新高桥!
既叫新高桥,就有老高桥。老高桥在泰州名闻遐迩,无人不知。新高桥在老高桥的旁边,在青年路上跨河,相距几十米,是多年前为了城市道路改造而建。为了区别老高桥,起名"新高桥"。新高桥的西边紧挨着一座土地庙似的房子,过去没人注意,以为是谁家祖上遗留废弃的老破房。谁曾想几年前突然有人把这破房一顿整修涂抹,然后在门头上挂上了"古西来寺"的门楣,后墙上写上了"阿弥陀佛",于是一座不伦不类的"古庙"就此诞生了。
说它古,据说这个"土地庙"解放前就有。究竟有没有,过去估计没人关心。但是某一天有人关心了,谁呢?文物部门。为了彰显泰州文物底蕴,竟然把这个"土地庙"挖掘出来充了文物数字。充数就充数吧,多几个文物倒也无妨。殊不知突然有一天不是哪位权威或者领导灵光一闪,竟然把它旁边的新高桥改为——西、池、寺、桥!这个名改得实在莫名其妙,简直有点荒唐。
荒唐之一。大凡以某地某人某建筑起名,一般应该符合"有名、有影响、有纪念意义"的标准。这个西来寺(不知道怎么又演变成了西池寺)有什么名有什么影响?又有什么重大的纪念意义?把这个几乎无人知晓的庙名用到一座如此重要的桥上,与"新高桥"名相比,无论从哪方面说都逊色的多。新老高桥,新老有别,既反映历史传承,又通俗易懂好记,方位感极强,一问全知道;不象"西池寺桥",问遍泰州估计都没几个人知道位居何方。
更荒唐的是它的读音。西池寺三个字用普通话念尽管也拗口绕舌,但毕竟是三个不同的音;用泰州话念就好玩了,也麻烦了,成了——"施磁施",三个字一个音,而且全是发不出声的前舌音,要多难听有多难听,要多难念有多难念。估计起名的这位大师或者领导肯定不是泰州土人,压根不会说泰州话,否则只要念上一念也会知道这名叫的有多不合适。
再不合适这名已经就刻在了桥上,尽管没人知道它叫西池寺桥,人们还是依旧叫它新高桥,但毕竟它的官方名称是"西池寺桥",是要载入地方史册的,而恰恰是这一点,本着以人为本、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综合各方面考量,也建议将桥名恢复为"新高桥",与其名不符实,不如返本归源,如此,利市利民利桥,皆大欢喜,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