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素质测评是衡量、推动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可以让各地各校真正重视学校美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掌握1—2项艺术特长、具备必备的艺术审美素养、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美育。
自2015年5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后,泰州市制定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测评内容由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三部分构成,对应包括学习性、学科性和发展性三类测评。测评按年度,采取学校主导、市(区)统筹、市级抽测方式进行。
艺术教育评价主观性较强,学业指标考评难以大规模、客观性地展示,泰州市探索开发艺术素质考评数字化系统,将艺术教育必须掌握的知识、素养和部分技能通过与计算机进行人机对话的形式呈现。考试的题型多样,包括选择题、连线题、拼图题、节奏题、演唱题、演奏题等,从初中学生艺术素质统测开始试点,逐步推进。
2015年12月,泰州市出台《泰州市音乐、美术中考方案(试行)》,从2019年中考开始以“分数+等级”的方式将音乐、美术纳入中考考试学科。其中,“等级”为对初中学生日常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将学生在初中三年的艺术素质学习过程评价分为A、B、C、D四个等级,报考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艺术特长生的考生,艺术素质过程评价必须达A等级,艺术素质过程评价为D等级的考生不能被四星级普通高中录取。“分数”是指中考时增加音乐、美术两门学科的分值,着重考查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技能,每门科目为5分,共计10分。
艺术课堂是推动美育发展的重要阵地,开足开齐上好艺术课程仅仅是学校美育工作的最低要求,引入多样化艺术课程,嵌入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传统文化,可以让艺术课程充满活力。
泰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2100多年建城史,人文气息浓郁、文化底蕴丰厚、地方特色鲜明。“三绝奇才”郑板桥、说书宗师柳敬亭、当代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等众多文人墨客把他们的足迹深深地印在泰州的土地上,也让泰州教育有着深厚的艺术土壤。
泰州市充分利用社团课、课后延时服务,开发和引进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课程和地方非遗传统文化课程。从2016年起,泰州市开展“一校一品一特色”艺术教育品牌、特色学校创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格局形成“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美好景象。泰兴市鼓楼小学的京剧社团节目、姜堰新世纪武艺学校的舞蹈项目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姜堰区俞垛小学的舞龙项目、泰兴市黄桥小学的小提琴艺术团、泰州大浦实验小学的小百灵合唱团远近闻名,靖江的打豆号子、扬子江渔歌,泰兴的银杏木雕、牵驴花鼓,兴化的茅山号子、板桥道情,姜堰的风俗泥塑、湿地草木染等一系列地方艺术课程在中小学生根发芽。
艺术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过程体验,而且能更好地弥补课堂教学的缺憾,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元旦文娱汇演等艺术活动是泰州中小学校每年的必备工作。市、市(区)、学校每年也层层举办合唱比赛、艺术比赛等艺术活动,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此外,不少学校的文娱队、艺术团常年活跃在舞台上,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学校表演,还经常走向社区、广场、养老院,积极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让欢声笑语充满大街小巷。
泰州市不断拓宽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将泰州书画院、泰州大剧院、梅兰芳纪念馆、郑板桥故居、黄桥民俗博物馆、画家韩秋岩故居(书画馆)、中国戏剧大师丁西林故居等地区艺术特色场所作为校外艺术实践基地,拓展了课外艺术教育活动的空间,提升了课外艺术活动的质量,让更多的学生接受艺术的熏陶。
艺术教育还需要“借题发挥”,在学校的各项活动及学科教育中有机渗透。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泰州市29名音乐教师联唱自编自创的歌曲《用爱温暖全世界》,制作教育抗疫MV,组织学生学唱,共同唱响防疫好声音,讲好防疫好故事;泰州市开展的爱眼文化节等活动中,包含了摄影、绘画、演讲、校园剧、短视频等多个艺术项目的比赛,学生可以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展现活动主题;泰州市第二中学开展了各艺术种类相融合的跨种类课程研究以及艺术与其他学科、社会情境相融合的跨学科课程研究,学生可以通过艺术实践过程与艺术作品展示相融合,培养艺术核心素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