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丰四年(1081年)
飓风大雨,淹没州城,鱼行成为泽国,田舍损毁无数。
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
大旱,井枯河竭,斗粟可易男女。
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
五月,暴风雨20天不止,房损屋塌,居民浮木栖身。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夏大旱,飞蝗蔽天,禾苗食尽。秋,飞蝗复至,未稼无存。
明天启三年(1623年)
十二月,地震,屋毁人亡。
清康熙七年(1668年)
六月,地震,河水触岸有声,房屋倒塌。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大水成灾,百姓流徙。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
六月十八日,运河在马棚湾决口。次日,张家沟复溢,鱼行田地多数淹没。
清同治五年(1866年)
秋,高邮湖盛涨,清水潭缺口。下河民房漂没无数,禾稼尽淹。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
入冬以来,天气奇寒,禾木冻孔,鸡蛋冻裂。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秋,大雨,高邮湖涨溢。农田民房半数被淹,冬麦不能下种。
1921年
农历七月,大雨连绵四月,秋水盛涨,鱼行成泽国。8月14日车逻坝溃,9月1日斜丰港堤崩溃,洪水成災。
1931年
夏季 6月下旬起,风雨连日,江、淮、湖、海并涨,运河水位陡增,省府电令开坝,8月2日开车逻坝,4日放新坝,南关坝溃,26日南塘坝崩,里下河地区田庐尽没,人畜漂溺无数。泰州城北地区成水乡泽国,丁冯、渔行一带,一片汪洋,树梢浮于水上。
1931年大水过后的城北惨状
1933年
1月15日大雪翻卷,积雪1米多,天气奇寒,河面封冻断航月余,蔬菜麦苗冻死。
1952年
6月8日发现蝗灾,在泰州市与泰县联合灭蝗指挥部领导下,到16日基本扑灭。
12月19日 寒流过境,风雪交加,地冻三尺,越冬作物严重受损。
1954年
7月-9月 连降暴雨,江淮并涨,7月22日,下河水位3.17米。鱼行被淹。
1955年
1月 大雪连降7日,接寒流侵袭,1月6日最低温度-19℃,河港封冻20天。
6月 月降雨量达393.4毫米,新城、智堡两乡被淹,新通扬河侧300亩稻田沉入水下,千余亩稻田平水。
1959年
8月 40余天降水量仅25.6毫米,旱情严重。
1961年
4月 风灾。7月旱灾、蝗灾。秋粮大幅减产。
1965年
8月21日 13号台风袭境,最大风力12级,3天连降暴雨172毫米。农作物倒伏,房屋倒塌。
1975年
由于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兴建胜利圩工程,渔行地区彻底消除了水旱灾害。
1991年
5月下旬至7月中旬,里下河地区发生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梅雨,渔行部分低洼地带积水受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