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城东小学春晖校区的西南角有一块一亩大小的空地,长满了杂草,校长乔春朋看了觉得可惜,心想着不如开垦出来建成一个微型农场,给孩子们增加一个劳动教育的途径。他和几位老师一合计,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好,都表示赞同。 4月2日,一辆推土机、一辆运货车开进校园,随车的还来了几位民工。清理杂草、平整土地,很快农田的样子就显露出来了。第二天,学校买来了肥料、农具,各种果蔬的种子。学生放学后,全体老师在校长的带领下开始了田间劳作。
吕拥军老师小时候下过地,跟她的老一辈学过农活。她指挥大家如何碎土、开沟、施肥、点种,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虽说是仲春,但老师们的冬衣还在身上,干了没一会儿身上已经感到燥热,大家脱了外套继续干。
刘蓉老师是第一次下地,她调侃说:“我们也体验体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滋味。”太阳快落山了,玉米、豇豆、韭菜、毛豆……的种子也撒进土地里了,老师们眼前仿佛已是金黄的玉米,水灵灵的韭菜,嫩脆的黄瓜……一派农田的丰收景象。
校长笑着说:“以后除草、施肥、治虫的农活还多着呢,大家都想一想,孩子们的年龄小,怎样才能让他们体验劳动的艰辛呢?”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今年区教育局也把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要求写进了全年的工作要点,希望学校探索学科知识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乔春朋继续说道。
听了校长的话,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李小星老师说,劳动教育太重要了,劳动创造了一切财富,但家长看到孩子平时学习一忙,就不让孩子动手了,时间久了,孩子就形成了万事家长做的习惯,结果孩子的劳动意识变差、劳动能力减弱。 吴培老师建议,我们可以划分班级管理区域,把学生能做的事进行分类,比如收捡垃圾、给果蔬浇水,清扫教室、打扫包干区,学生的劳动收获可以让学生到农贸市场卖,换得的钱可以做更有意义的事…… 副校长陈刚说,一亩地虽小,但劳动的内容,就像一本打开的教科书,学生到小田地里动手动脚参加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只有体验了才能真正培养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也才能真正做到知爱感恩。 一旁的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汪胜盛听了,接过话头:“那我们学生发展中心赶紧拿出一个系统的、可操作的学生劳动教育的方案。” 大家边走、边谈、边议,在太阳的余辉里渐行渐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