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流感袭来。在被各种消息刷屏,我们应该如何预防?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冬春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而今年新冠疫情可能与流感疫情叠加出现,给流行病防控带来更大挑战。那么,普通市民该如何做好预防呢?泰州市中医院专家提醒广大市民,流行性感冒高发季节传染性强,但只要正确处理,是可防可控的。
结合目前的情况,在阻断传播途径方面,医学专家一致推荐:
在保护易感者方面,中医专家们建议: 对于新型流感病毒,特别提醒大家不要忘了我们还有中医药这个传统瑰宝! 流感属于中医“时疫”,或“瘟疫”的范畴,自古以来,中医就是在与瘟疫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中医药学在与瘟疫长期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与诊治方法,其效果确凿。
特别是易感人群,“扶正固本”更要注意:
1、预防流感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勤洗手,因为病毒常经由口腔、鼻腔或眼睛的黏膜进入身体,养成洗手的好习惯就可避免带有病毒的双手因触摸以上部位而感染病毒。
2、注意保暖是重中之重。头颈部、双足是重点保护对象,头为诸阳之会,且头颈部靠近心脏,血流量大,向外散发热量多,注意保暖。
3、此外,密闭的空间空气污浊利于病菌、病毒滋生,因此虽然气候偏凉,还是要注意房间通风换气。
4、至于均衡营养的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当的运动锻炼当然也是增强机体免疫力对抗流感强而有力的“武器”。
除此之外,泰州市中医院根据疫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召集医院中医专家进行辨证论治,配制出方便服用的流感预防方和便于携带的防感香囊,用中医药手段为市民今冬健康保驾护航。功能主治:疏散风热,解毒利咽。用于各种病毒感染,治疗发热、咳嗽、咽喉干痒肿痛、肌肉酸痛,早期使用效果尤佳。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化湿祛浊。用于抗病毒,增强免疫力,扶正祛邪,预防感冒,亦用于口咽部含漱,鼻腔熏洗。 功能主治:益气固表,增强免疫。主治易反复感冒、咳嗽、咽痛、疲劳乏力、免疫力低下、复发性口腔溃疡等。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凉血解毒,主要用于风热型感冒出现的鼻塞、流涕(流的是黄浊涕)、打喷嚏、发热、有汗、咽喉肿痛、咳吐黄痰等。
功效: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节气机、预防感冒。 组成:黄芪、白术、防风、 艾叶、薄荷、川芎等。研成粗颗粒粉末,30克一包,装入布袋内备用。 方法:将预防香包放置经常活动范围1米以内(推荐放置书桌、枕边、车内、衣兜等处),不定时嗅吸,气味消减后更换中药内容物。 注意事项:1.过敏体质、孕妇禁用; 2.使用后若感觉不适,请立即停用或咨询医生。
《黄帝内经》有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就是说预防流感,补气非常关键。除中药方外,接下来再推荐几个补气的常用穴位,经常按揉也有预防保健作用。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 ... 40?wx_fmt=png");line-height: 0;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 ... 40?wx_fmt=png");line-height: 0;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 ... 40?wx_fmt=png");line-height: 0;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上述穴位按揉可自行完成。在相应的穴位处以指腹按揉,指力以舒适为度,一次按揉时间在10分钟左右。
同时,泰州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也给大家推荐了几款预防感冒、散寒、清热的汤饮,趁着流感来袭前不妨动手做起来,喝起来。
原料:红萝卜150克,马蹄(荸荠)250克,大米50克。
做法:红萝卜切片,马蹄去皮拍裂,与大米一同煲粥,粥成后,以少许糖或盐调味,即可食用。
此方可清热消食,止咳、祛痰、利尿,润肠通便,适用于风热感冒。
原料:生姜15克(切片),红糖30克。
做法:水一碗,加入生姜,煮沸2分钟,再入红糖煮1分钟,即可趁热饮用。饮后盖被取汗。
此方辛散发汗、解表散寒,是民间治疗风寒感冒的习用方。用于风寒感冒兼恶心呕吐者效佳。
原料:黄芩15克,雪梨2个,白糖15克
做法:将黄芩洗净、润透、切片。雪梨去皮去核,切成2厘米见方小丁块。将黄芩、雪梨、白糖放入锅内加水炖30分钟即可。
此方清热解毒、燥湿泻火,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及肺热咳嗽等。
原料:葛根150克,生姜30克,豆豉10克,粳米40克,猪肋骨500克。
做法:葛根去皮,切小块;生姜去皮,切片;将猪肋骨和粳米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煮40分钟左右,加入葛根、生姜、豆豉,再煲30分钟,加入适量食盐调味。
此方具有发汗解表、解肌退热之功效,适宜于流感发热、身痛者。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稻河中医」,搜索「tzdhzy」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