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泰州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2176|回复: 0

我与“徒弟”路老师 | 我的教育故事

[复制链接]

1063

主题

1143

帖子

3356

积分

积分
3356
发表于 2020-9-7 10: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都说教育是一门艺术,陶行知先生“三块糖”的教育故事至今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津津乐道。为引导教师关注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自身的工作实践,共享有爱、有趣、有效的教育方法,区教育局在今年3月向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征集“我的教育故事”。活动得到了全区广大的教师的积极响应,目前我们已经收到250多篇征文,现在陆续在本公众号发布,供全区教师相互借鉴学习。


103327vg5ky555ku4uue35.jpg


顾锋,任教于智堡实验学校,小学数学高级教师,从教24年,海陵区名教师。


















  “顾老师,我想拜您为师,指导我的数学教学,你愿意吗?”我的微信上跳出一个调皮的表情包。


  给我发消息的是同校的路老师。我们学校规模较大,老师多,但路老师我不陌生。她参加工作不久,任教二(4)班的数学兼任班主任,每周我都有她们班的两节思品课。路老师是个做事认真,有责任心的女教师。二(4)班的讲台上作业摆放整齐,窗明几净,黑板也擦得锃亮。记得特级教师华应龙曾说过,课前把黑板擦干净,是教师最基本的基本功。难能可贵的是出于对学生的安全考虑,每次课前她都坚持坐班,直等我到了班,她才笑嘻嘻地离开教室。


  “路老师,开学初学校应该给你安排过师傅呀。”从片刻的回忆中走出来,我快速回复。


  “嗯,是的,我师傅学期中途调走了。”


  “哦,是这样啊,可是师徒结对不是“民间学艺”,必须得到“组织认可”,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我半认真半开玩笑地对她说。


  “好的,明天我就向刘主任申请。”


  在校内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几乎是所有学校通行的做法,有的学校称之为“青蓝工程”。前些年我也带过几个青年教师,说实话,也没有经过什么专业培训,就“走马上任”了。当时既有指导青年教师的工作需要,也带点功利因素,为了带徒而带徒。现在路老师请我当她的“师傅”,心里既有“误人子弟”的自责,又有“从头再来” 的冲动。


  过了几天,我已经忘了这件事。一天放学后,路老师兴冲冲地来到我办公室,开口就叫:“师傅,刘主任已经同意了。”怕我不相信似的,边说还边拨电话。此刻,我真难以拒绝这个可爱的“弟子”了。


  在家庭教育理念中,提倡“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我觉得师徒结对同样如此。机缘巧合,新学年学校安排我和路老师任教一年级数学,共处一个办公室,钻研教材,集体备课,批改作业,命制试题,讨论问题都非常方便。


  工作以来,我基本上是任教小学高年级数学,一下子教低年级了真有些不适应,在教学内容整体把握,前后知识点联系,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一遇到困惑,我就向路老师请教,为了应付我的“刁难”,路老师也主动加强了学习。


  每学期,除了学校规定的汇报课,我和路老师经常互相听课、评课。任教同一年级,共执一课的机会很多,有时我们“同题异构”各自设计教案和课件,重点关注设计理念和难点突破;有时我们“同题同构”,用同样的教案和课件执教同一内容,重点关注驾驭课堂能力和学生的反应。我印象较深的是一次“同题同构”执教《认识线段》, 有一个操作环节“拉棉线”,通过活动,路老师让孩子知道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本质属性。课后交流时,我提出这样几个疑虑:站在孩子的角度,从棉线上抽象出线段难在哪儿?如何通过活动突破难点,充分放大活动效果,进入深度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孩子体验什么?发现什么?表达什么?


  第二天,我特意给一半学生准备了短一些的棉线,路老师和学生们事先是不知情的。我要求学生“拉棉线”时双手要高举过头顶,并用手机拍照定格画面,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思考,表达。


  “拉的时候,要用两只手,要拉紧” “我以为线段必须横着放,原来竖着,斜着的也可以。” “我以为线段必须拉棉线两头,原来随便掐住拉直,两手之间也是线段。” “老师,我的线段比同桌的……”孩子们各抒己见,在深度交流中对线段的认识顿时丰富起来。一下子就抓住线段有两个端点,是直直的,有长有短的特征,同时培养了合作探究精神,积累了学生的活动经验,渗透了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也为后续学习线段的再认识作了铺垫。这样的操作活动也显得更有意义,给课堂以生长的力量。


  “师傅,学校工作群发了‘行知杯’征文通知,我要不要参加呢?”


  “当然要珍惜这样的机会,行知先生创办了晓庄学院,你作为其毕业的学子,理应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可是我没有一点头绪。”


  “你把最近参加的几次教研活动的听课笔记拿出来看看,回顾人家是怎么教的?专家是怎么点评的?你学到了哪些?反思一下,对你今后的教学有哪些帮助?怎样借助反思的力量促进你的成长?文章要言之有物,把这样一个过程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


  做三四月的事情,八九月就会有答案,经过我俩反复讨论修改,第一次试水,论文《反思力助‘教学做’有效合一》就获得了“行知杯”论文大赛二等奖。


  国内某知名教育培训机构的创始人说,当前学校有这种怪象,基本不读书的老师教孩子读书。这样的话有失偏颇,但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深刻反思。我个人觉得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很有必要通读全册教科书,纵向了解编排体系,还可以横向与其它版本的教科书对比。另外,要细读《教学参考》和课程标准,寻找“参考价值”,形成“标准意识”。如果我们真是“教书匠”,这样的“匠心阅读”特别重要,它直指课堂,必不可少。去年我还陪着路老师共同研读了几本教育专著,有《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种子课》《我这样教数学》等。我们分别摘抄一些自己认同的观点,值得推敲或者有争议的疑点,并用自己的领悟试着解释交流。


  我觉得师徒之间,准确的说是老教师和青年教师之间,应该有一段共处,共勉,共进的过程。无所谓师,也无所谓徒,亦师亦友,教学相长,本着非诚勿扰的原则,一方要真心“预设”,另一方要诚意“生成”。青年教师应出于蓝而胜于蓝,听到拔节孕穗的声音,个人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根本宗旨是高水平为学生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史记泰州

GMT+8, 2025-1-8 04:34 , Processed in 0.07708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