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4点40分,随着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门选测科目考试结束,泰州市2020年普通高考安全顺利结束。感谢考生和家长的支持配合,感谢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理解,感谢全体考务人员的辛苦工作。泰州市招考办特别提醒广大考生作适当调整,积极休息,关注收集院校信息,为合理填报志愿做好准备。尤其注意下列事项: 一、成绩发布 统考(含选测科目)答卷的评阅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所有科目均实行计算机网上评卷。预计将于7月25日向社会公布考生成绩。考试成绩只通知考生本人。7月25日以后,考生可凭考生号、身份证号、密码和动态口令卡登录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www.jseea.cn)打印成绩通知单。 考生如对本人考试成绩有疑问,须由考生本人在规定时间向高考报名点提出高考成绩书面复核申请,该申请须由考生所在中学签署意见并审核盖章,由泰州市招考办汇总,报至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复核。复核结果由高考报名点答复考生,考生也可登录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查询。 二、模拟填报志愿 为使考生熟悉填报志愿方式,7月12-16日,考生凭本人的考生号、身份证号、准考证号(即初始密码)和动态口令卡,登录网上志愿填报系统(网址http://www.jseea.cn或http://gkzy.jseea.cn),在估分、估等级的基础上,进行高考志愿的模拟填报(模拟填报使用计划为模拟数据)。有意报考公安院校的考生,须在模拟填报志愿期间,登录系统填写相关信息。请考生根据学校安排务必参加这项工作。 三、志愿填报 第一阶段:7月28日至8月2日,填报本科院校志愿。包括:文科类或理科类提前录取本科院校,含军事、公安政法、航海、地方专项计划、乡村教师计划、其他院校等;体育类或艺术类提前录取本科院校;文科类或理科类第一、二批本科院校志愿。其中,艺术类提前录取本科院校第1小批志愿的填报时间为7月28日至30日。 第二阶段:8月27日至28日,填报高职(专科)院校志愿。凡未被第一阶段各批次高校录取且达到第二阶段填报志愿资格线的考生均可填报,包括:文科类、理科类、体育类、艺术类高职(专科)院校志愿。 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在各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录取结束后,省教育考试院将及时公布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高校、专业及计划数。未被录取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自行上网填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 四、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录取 符合报考条件并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的考生,以及综合评价录取经高校审核通过公示的考生,在考后至成绩公布前的这段时间,按相关高校的要求,自行参加由高校组织的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的考核。 综合评价录取A类高校志愿填报时间和方式由高校确定;B类高校的入选考生须于填报高考志愿的规定时间,凭动态口令卡登录省教育考试院高考志愿填报系统(www.jseea.cn或gkzy.jseea.cn),在专设的“高校专项计划、综合评价录取”专栏中填报综合评价录取院校志愿,其专业志愿须在公示的拟录取专业中选择,否则视为无效志愿。 五、军事、公安、司法院校 有意向报考这些院校的考生,须参加政审、心理检测、面试和体检,考生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报考意向,登录省教育考试院网站(www.jseea.cn)下载相关表格,查询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届时携带本人准考证、身份证、成绩单在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自行参加不同类别院校相对应的政审、心检或者面试、体检。 六、注册入学 符合注册入学条件的考生,通过网络登录省教育考试院注册入学管理平台,按“院校+专业”的方式申请,可同时注册6个“院校+专业”志愿。省教育考试院于8月26日起开放注册入学管理平台,考生可随时登录平台查询注册入学试点院校的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录取要求等相关信息。9月7日至11日分两轮进行,计算机自动匹配,考生无需确认。 泰州市招考办再次提醒广大考生,全省开通网上查分、网上填报志愿、网上查询录取结果等,查询地址已经印制在《准考证》的背面。填报志愿、录取期间请考生尽量不要外出,并务必保持报名时填写的通讯方式畅通。 每年高考结束后,网上总会有一些屡被证明为虚假的高考旧新闻、旧消息再次传播,误导考生和公众。这些谣言的背后,都是不法商家、网站甚至惯犯精心设计的骗局。 希望广大考生和家长明辨谣言,谨防上当受骗,同时也希望各网络平台、社区论坛不要为谣言滋生提供土壤,广大网友不信谣、不传谣,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公安机关将依法处理!
谣言一:阅卷老师只顾赶进度不管对错
每年高考结束,成绩公布前后,网上总有人炒作某地的高考阅卷工作极不严肃,阅卷教师甚至不管对错,乱打分。事实证明,发布这些帖子的人往往是出于好奇,还有的高考成绩落差比较大或不理想的考生和家长一厢情愿认为是阅卷出了问题,武断猜测乱发信息。 某知名论坛上曾出现了一篇“高考阅卷老师冒死揭露内幕,学生前途就是这样被耽误”的帖子。发帖人声称曾参与过某省高考阅卷工作,阅卷教师只为赶进度,或者不管对错乱批阅,或者“一分钟批作文”,草菅人命。 此贴因为涉及高考内容,吸引眼球,迅速成为热点,在各大论坛转载。部分网友大呼“难怪自己当年高考分数低于预期值,原来就是这样被坑的”。 教育考试部门和公安机关调查后发现,发帖人只是为了好玩,想吸引网民关注,提高知名度而已,自己也没有参与过高考阅卷工作,有的是听传言,自己做了演绎,已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自行删除了内容并向社会道歉。 高考阅卷是非常严肃的工作。目前通行的“网上阅卷”,从制度设计到实际操作更加体现了公平公正。阅卷一般实行“一人评一题”制度,保障评卷质量。对于语文和英语的作文,更是采取不同教师的“双评”制度,“双评”超过一定误差,则提交第三位教师进行“三评”,确保评卷准确有效。 另外,还有严格的评卷质量监控程序,对评卷员的评卷质量进行全程检查、复查和修正,全程监督、纠正评卷教师评卷工作可能出现的宽严把握不一的现象。
谣言二:可花钱更改高考成绩
每年高考后便有考生和家长经熟人介绍或网上获悉,得以认识能通过“黑客”进入系统后台的高人,修改高考成绩,同时索要高价“服务费”,学生们就能得到满意的成绩。 2015年高考结束后,南京秦淮警方发现辖区内出现以改分数为诱饵的诈骗案件。家住秦淮区的张女士与刘先生就被骗走了近万元。后经警方侦破,嫌疑人张某交代,其在网上以“黑客”身份发布信息,号称可以修改高考、大学考试成绩,并向受害人索要数千到数万元不等的“服务费”,这几年年年都有人上当。 自称可修改高考分数的网络帖子纯属骗局。所谓的黑客入侵修改分数在技术上也行不通。因为高考网上阅卷并非在互联网上,而是采用内网阅卷,根本不存在外部黑客入侵的可能。考生成绩发布前都做了原始数据存档和数据异地备份,通过网络公布后,教育考试部门会对网上信息进行监控匹配,网站均设立严密的防黑客病毒攻击系统。
谣言三:大数据报志愿,收取天价咨询费
每年高考志愿填报前夕,总有中介或网站宣称掌握内部大数据。各地教育考试部门已明确表示,没有跟任何社会性机构或企业合作,考试院按照教育部信息公开工作要求,对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数据均已进行公开,报考志愿前均向考生印发了志愿参考资料供研究填报。 商家所谓的“内部大数据”纯属造谣,无非是营销口号,其数据的准确性还有待推敲,而且志愿填报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如考生本次高考发挥会影响成绩变化、别的考生志愿填报情况等。
某教育培训机构在其网站上打出“精准填报志愿”“一分不浪费”等广告,考生可以一次购买2万元、1万元等不同面额的VIP卡,享受一对一的“精准”指导。高考录取结束后,有记者对购买VIP卡的考生和家长进行了采访,考生和家长普遍反映公司提供的志愿指导专业性不足,而且部分数据不准确。而教育部门印发的近三年的录取数据、公开解读的填报志愿技巧及密切关注考试院录取动态信息更准确、更实用。 奉劝家长和同学们,在面对这些填报志愿APP、广告时需谨慎,提高警惕。
谣言四:不能信的“钱学交易”和“特殊渠道”
每年总会有一些经过包装的所谓人脉广的“能人”“厉害人”在高考结束后活跃,他们自称是高校某领导的熟人,重点针对高考成绩不理想或落榜、家庭经济条件尚可的考生和家长,鼓吹能用钱买到“校长指标”“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点招指标”等,或可以通过自主招生等特殊渠道满足考生“低分高录”,让考生录取到心仪的院校、热门专业等,谋取不法利益。
2018年,贵州考生小陈报考省外某中央部门高校,因成绩离该校投档线差10分没有被录取。小陈的父亲经人介绍认识了中间人方某。方某自称认识该高校某领导,可以花钱录取到该中央部门高校。在小陈父亲送给方某5万元活动费后,方某隔三差五反馈一些所谓“内部消息”,但最终答复称已经重新投档但由于学校没计划而办不了,答应退小陈父亲1万元。之后,小陈父亲向教育考试部门咨询投档工作流程,才知方某所说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实现。 高校招生没有各种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家长想“花钱就能上大学”是完全不现实和做不到的。不法分子经常把特殊类型招生改头换名为“特殊渠道”欺骗考生和家长,目前所有的特殊类型招生都有规范的招生考试管理办法,取得相应资格的考生须经过多级网上公示,符合录取要求的方可被录取。
谣言五:不能信的“野鸡大学”
近年来,总有不法分子使用近似正规高校名称或仿冒正规高校网站混淆是非,还有使用中国、北京、首都、华北、华东、财经、管理、经济等热门词汇虚构高校,在网上网下进行招生诈骗。 2016年2月,广东美术考生小何参加了一所自称为“中国民族大学”的“本科院校”的美术科目单招考试。高考成绩出来后,小何文化课只考了250多分,按照广东省的分数线,她只能报考专科院校。但“中国民族大学”的招生人员却打电话说小何的成绩已经符合要求可以被录取,还发来了学校毕业证书的样本。小何虽然没有在《广东省普通高校报考指南》上查到该校,但还是心存侥幸的去报到了,交费后才发现是一所假学校。 教育部每年均会在官方网站公布当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即当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通过高考录取的考生,按要求报到入学后具有学籍,可在学信网查询。未在名单内的为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或虚假学校,考生和家长要认真核实,明辨真假,遇有疑问可与所在地教育考试部门核实。
谣言六:不能信的“意外之喜”
高考结束后,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普遍存在急切、复杂、侥幸的心理,通过手机、网络发布各种上大学的诱惑信息,比如发放奖学金、补助金、录取通知书等。面对送上门的“意外之喜”,部分考生和家长没能保持冷静,不知不觉跌入不法分子早已布下的陷阱之中。 2018年高考结束后,安徽A县考生小李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A县教育局工作人员,通知小李A县正开展面向家庭经济困难考生情况调查,如果小李符合条件且有意愿,可先缴纳500元押金,届时持录取通知书申请领取1000元“高考补助金”并取回押金。因该“工作人员”可准确说出自己姓名、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小李便深信不疑,按照对方要求到银行ATM机向指定账户汇款500元。之后再无法与该“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小李在父母陪同下到县教育局咨询才知上当受骗。 考生要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保管好自己的各类证件,不要向陌生人及无关人员透露个人或家庭信息。考生只需关注所在省份招生考试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等官方渠道),按照公布的工作进程和查询办法,便可查询与本人录取、助学贷款相关的信息,切不可听信非官方信息。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泰州教育发布」,搜索「tzjywx」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