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泰州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540|回复: 0

人民教育 | 卓越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泰州方案”

[复制链接]

2409

主题

2727

帖子

7872

积分

积分
7872
发表于 2019-11-20 15: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市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奚爱国在《人民教育》(2019年22期)发表署名文章《卓越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泰州方案”》。一起看全文↓↓↓


154926inethsjk6m6p6zmw.jpg


全文如下



卓越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泰州方案”

文 | 奚爱国


154926kqoas7273akl2wok.jpg


当前,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重要主题,并且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江苏省泰州市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提出办好“卓越引领、尊重规律、以人为本、公平均衡、优质充分、开放和谐”六个基本特质的现代化教育,致力破解教育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每个孩子提供更加充分的多样化优质教育服务,逐步形成社会支持教育、教育反哺社会的和谐教育生态,真正实现区域间、城乡间、个体间能够共享优质教育的美好梦想。


154926o3sg37063n4spdw7.jpg
在发展理念上卓越引领,坚持“体系构建”与“项目突破”并重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现代化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更关乎国家发展的走向。其发展理念只有与党运国运、与教育规律、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相契合,做到同频共振、相辅相成,才能确保在建设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八大基本理念,即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这是坚持系统化思维的生动体现,也是有效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情况的统筹考虑。泰州在着眼大局、立足长远、紧盯实际的前提下,提出全面构建“卓越教育体系”的目标任务,为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卓越”的理念追求、“体系”的四梁八柱,并将其写入《泰州教育现代化2035》,致力于实现体现时代要求、彰显区域特色、具有竞争实力的泰州教育现代化愿景。我们将努力协调处理好教育规模、结构、布局、体制之间的关系,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学校治理等方面系统化推进,全面建构区域教育的“卓越大体系”,促使区域教育生态迈上更高台阶。

而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将继续以落实项目来探索泰州卓越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围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质量提升等教育核心要素,梳理成熟项目、深化在推项目、开发创新项目,推进卓越校长、卓越教师、卓越学生、卓越管理、卓越课程、卓越学校、卓越团队建设,最终由点带面推动区域教育迈向全面的卓越。


在发展目标上统筹兼顾,坚持“高质引领”与“促进公平”并重


“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教育工作定下的总基调,这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将教育现代化推向新高度的决心和信心,也进一步表明“公平”与“质量”是教育现代化必须始终高举的鲜明旗帜。这是对人民群众教育公平和质量期待的有力回应。因此,泰州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既追求公平基础上的质量,不是“削峰填谷”;又追求质量提升中的公平,不是“孤峰突起”。我们以为,教育公平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石,而教育质量又是教育公平的更高形式。

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首先要让优质资源“充盈起来”,满足人民群众“家门口上好学”的迫切需求。按照国家、省办学标准要求,统筹解决城镇 热点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当下资源紧缺与长远资源紧缺、总量资源供给不足与资源结构性缺口的问题,修订完善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全面落实城镇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制度,加快实施学校新改扩建工程,努力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规模 适度化、办学标准化。

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其次要让优质资源“流动起来”。放大“名校 +”效应,实施“名校 + 弱校”“名校 + 农校”“名校 + 新校”“名校办分校”策略,组建名校集团、名校共同体,深化学区一体化管理,推动校际、城乡、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使弱校变优, 强校续强。教育现代化的达成,关键要靠教师队伍。把“人”的资源用好,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施“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剂机制,完善城市教师支教、骨干 教师送教、各类名师走教的“名师 +”流动体系,加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力度,让教师队伍真正“流动”起来,催生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更需要让优质资源“共享起来”。通过互联网,优秀教师可以与更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因此信息化网络化的手 段使得优质资源普遍共享成为可能。从2012年起,泰州就开始加快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推出“泰微课”信息资源平台,探索互联网融入课堂的教学变革。我们将继续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目标的重要抓手,加强基于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泰微课”“泰金课”平台建设,推动传统教育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让学生无论区域、无论城乡、无论贫富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在发展路径上更加明晰,坚持“优势彰显”与“问题导向”并重


教育事业发展有其源流和脉络,教育现代化建设也从来不是“在白纸上画圆圈”。区域教育发展历史中积淀形成的坚定价值取向、深厚文化根基和鲜明教育风格,以及现实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都应当成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所立足之土壤。

泰州先贤胡瑗有言:“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育现代化的最终落脚点在“人”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教育要最大限度地关注“人”自身,关注学生当下的生存状态,不仅教以知识,还要教以智慧、教以道义、教以价值理想及其学习创造与追求的能力。对于素有教育之乡美誉的泰州来说,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教育传承,也是百姓期待、优势所在。

深化素质教育“5+2”工程,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一重要论断高屋建瓴、旗帜鲜明,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核心,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深刻的警醒作用。抓好立德树人工程,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自觉,常抓不懈、抓出成效。坚持“主题德育、自主学习、青春活力、实践体验和未来素养”五个方面,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中小学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进一步突出自主意识、创新意识的养成和习得,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学生的健康发展、终身发展奠基。

推动课堂变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如果不能深入下去,不能到达技术层面、科学层面,教师的教育行为就容易停留在表面、肤浅层次,教育就永远是工业化生产而不是现代化育人。积极推动现代技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探索课堂变革路径,强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课堂模式从“以教授者为中心” 转变到“以学习者发展为中心”上来 ;努力探索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加强普通高中走班模式下教育、教学、管理的研究,让教学管理从“以行政班为主”转变到“以走班为主”上来。

教育现代化应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全面解决好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问题。

通堵点,让困难家庭避免“代际传递”。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学生,争做教师妈妈”活动,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抓好项目整合,明确服务要求和保障措施,满足困境学生、留守学生课后学习需求。加大家庭困难学生帮扶工作,不断丰富资助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强化资助与育人、经济资助与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契合,打通资助、资志、资智之间的“服务链”,提升关爱实效,促进学生发展。

疏痛点,让所有孩子“轻装前行”。改进与优化教学行为,将提升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作为减负的有力抓手和重要内容,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让减负工作从“行政治理”转变到“教学管理”上来。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学生情感需求,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增加专业教师引进力度,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创造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的良好氛围。

消盲点,让教师形象“重回阳光”。强化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加强综合监管和联合协作,完善培训机构黑白榜机制,切断中小学在职教师与社会培训机构之间的“关系圈”和“利益链”。完善无偿辅导报告备案和有偿补课第一责任人制度,加大师德失范行为查处力度,用好“泰微课”平台免费自主学习资源,让教师不敢补、不能补、不想补,安心教学, 潜心育人。


在发展生态上共治共享,坚持“依法治教”与“开放办学”并重


教育现代化是全民工程。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教育要不断围绕时代需求和群众呼声,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努力做好调整与适应。与其被裹挟着被动向前,不如充分发挥系统的职能,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的主观能动性,打造管理科学、多方参与、运转和谐的教育生态,共建区域教育命运共同体。

强化依法治教,夯实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我们将完善和落实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推进学校依章程自主办学,将办学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校。同时,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校内民主管理体制,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全面提升学校依法治理水平。推进依法办学,把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成效作为评价学校领导管理水平、治校水平的重要内容,切实推动学校管理观念的转变,让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成为学校现代化特征的主要展现形式。

注重开放办学,完善教育治理现代化体系。教育治理的现代化,就是要通过多元参与、平等互动,将传统教育管理模式转变为政府、学校、社会以及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多方共治模式,充分激发社会各方活力,共同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换言之,就是要真正将“开门办教育”从纸上的口号落实为行动的举措。

“开门办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校门”向“家门”打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要求,我们持续推进家校共同发展委员会建设,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构建和完善学校、家庭与社会和谐共融的教育生态。促进社会参与教育治理,重视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重视发挥行业、企业、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激发社会支持和参与教育的活力。从泰州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推广购买服务,引入竞争机制,吸纳社会组织为教育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发挥社会组织在教育发展和教育治理中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史记泰州

GMT+8, 2025-1-12 08:44 , Processed in 0.09314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