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102
0
1326
金牌会员
更多Ta的好帖>>
今天
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
以《水上发电 水下丰产 “一塘两用”》为题
聚焦海陵“渔光互补”
▲点击上方查看视频
江苏泰州河网密布,当地创新探索“水上发电、水下养殖”模式,让近2900亩河塘实现“一塘两用”,水面上光伏板高效转化绿电,水下鱼虾蟹长势喜人,这一科技赋能农业的新实践,到底是如何为当地带来生态与经济双重收益?
水上发电 水下丰产“一塘两用”
在泰州市海陵区罡杨镇蟹塘的水面上,一排排柱子撑起连片光伏板,像一张“捕光大网”,正源源不断将太阳能转化为绿色电能。水下则是另一番丰收景象——四两多甚至半斤重的大闸蟹膏满黄肥,养殖户夜里放下地笼,次日早晨总能收获满笼“横行大将军”。
塘中还有群“常住客”——大白鹅。养殖户告诉记者,大白鹅只吃草不扰鱼虾蟹,套养模式能多一份产出。这片蟹塘位于2025年5月全容量并网发电的纯垛村“渔光互补”项目核心区,覆盖了近2900亩河塘,实现了“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双重价值。
科技护航 无人巡检降本提效
在项目中心管理区“升压站”,光伏板产生的“绿电”会在这里升压至110千伏并入江苏电网,满足约10万户家庭全年用电。与传统升压站不同,这里只有六名“特殊员工”:3架自动巡检无人机和3台自动巡检机器人。
3架无人机“住”在专属机巢,自动起飞后用红外与可见光技术排查光伏板有无脱落、线路有无故障,任务结束后还能自动回巢充电。
自动巡检机器人会按指令在站内巡逻,用多类传感器精准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全程零疏漏。这些科技设备大幅节省人力成本,让技术团队能快速推进新项目,在“鱼米之乡”播下更多“太阳的种子”。
多方共赢 生态效益双丰收
项目并网后,近2900亩河塘对养殖户招租,每亩租金仅为普通河塘的1/3,养殖户争相承租。今年夏季高温,连片光伏板成了“超级遮阳伞”,让塘内水温比普通河塘低3到4℃,河蟹、青虾、大白鹅安然度夏,秋季产量与效益双双提升。
技术团队还针对捕捞难题升级工艺:采用柔性支架,将支柱间距从8米扩至30米,既不影响发电效率,又为捕捞预留充足空间。如今,村集体每年有近百万元河塘租金收入,养殖户降本增效,电站也锁定了20年稳定收益,形成三方共赢的格局。
从传统“鱼米之乡”到现代“绿电水乡”,“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模式不仅守住了生态底线,更让乡村振兴有了可持续的产业支撑。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史记泰州
GMT+8, 2025-10-25 21:28 , Processed in 0.07081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