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了全省城市管理领域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典型案例,海陵区城管局报送的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经验做法《聚力“五个提升” 锻造“城管铁军”》榜上有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对行政执法规范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更严标准。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城市管理领域执法规范化专项行动的工作要求,海陵区城管局持续改进和加强城市管理领域行政执法工作,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效能和执法水平,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形象。围绕“作风优良、执法规范,服务贴心,管理精细”的工作总基调,深化“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全面提振干部职工精气神,聚力打造敢担当、会执行、守规矩的人民满意城管队伍。(一)以制度化促进规范化,持续提升队伍规矩意识。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先后修订完善《海陵区城管局队容风纪管理规定》、《作风建设六条禁令和十不准》、《执法人员以及协管人员行为规范细则》等多项规范化管理制度,针对协管员的管理,出台了《合同制职工劳动规章管理办法》,规范协管人员招聘、使用和管理,晋升、晋级和调岗、转岗、奖惩及退出机制。创新制定作风建设《三个半小时制度实施办法》,各部门每周自行安排时间组织实施一次“三个半小时”,即半小时队列、半小时整理内务、半小时周例会,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队伍形象。印发行政执法应知应会“口袋书”,将统一制度、规范执法的“标尺”送到每名一线执法人员手中,引导他们做到执法有据,有章可依,助推执法更规范、更高效。(二)以严教育激发新干劲,持续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加大对城市管理队伍的教育,围绕党性修养、业务知识、纪律作风等主要内容,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提升队伍素能。通过警示教育、谈心谈话等多种形式,加强党风廉政检核,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聚焦规范执法管理,推进行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定期开展具有“实战”性质的执法演练,检验执法队员执法办案的规范性,锻炼执法人员的现场处置及临场应变能力,以练促学推动执法规范化执法水平提升。建立“全链条”法制审核,重大疑难案件实施“办案人员+专业律师”双重法制审核模式,对办案程序、适用法律、行政许可的合法性等情况审查把关,确保案件查办的全过程规范化、法治化。
(三)以真考核带动实变化,持续提升队伍内生动力。强化目标引领,建立“绩效量化考核体系”。对重点中心工作采取“挂图作战”进行督导和推进,以月度绩效考核“龙虎榜”为抓手,通过“红黄蓝”三色旗公示制度,在各部门形成了赶学比超的良好竞争氛围。推进“带单督查”,实现问题的清单化管理、条目式落实、全方位推进,确保工作有力度、见成效。推进“智慧督查”,利用智慧城管系统进行工作纪律督查,实现监督考核“真、敢、严”,以多功能执法终端进行人员定位,通过智慧大屏视频连线一线城管队员,检查人员仪表仪态、到岗履职情况,让监督“无死角”,理由“无落脚”。(四)以柔执法彰显暖温度,持续提升队伍服务水平。深入践行“721”工作法,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推进首违不罚、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彰显治理温度。打造了女子巡逻队、“花木兰”护学岗等队伍品牌,通过“贴心服务+柔性管理”工作法,以柔性的力量倡导城市文明,实现城市品质提升,推进“温暖护学模式”,通过规范校园周边市容秩序,引导、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解决群众“家门口”的烦恼。坚持疏堵结合,打造了京泰夜市、宫涵疏导点等高质量“夜市经济”,留住城市“烟火气”,促进城市文明、市场繁荣共融合双提升;积极探索“小修小补”规范有序经营的可行方案,通过集中规划,统一疏导,设立了钟楼巷等“小修小补”便民服务点,让“小修小补”常驻街头,守护了群众的“小确幸”,服务了“大民生”;定期开展大件垃圾免费清运志愿服务,深入推进“十分钟违停免罚”,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五)以“城管+”凝聚广合力,持续提升队伍履职能力。探索“城管+”工作模式,以党建联动物业、社区、商圈和部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城市管理新格局。“城管+物业”解难题,构建城管、物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小区物业第一岗、第一哨的作用,联动解决垃圾分类、违建防控等治理难题。“城管+社区”惠民生,推动志愿服务、人员公示、城管执法、政策宣讲、数字城管事项帮办“五进社区”,制定“城管服务清单”,点对点收集群众“问题清单”和“社区需求清单”,实行“接诉即办”,变“需求清单”为“满意清单”。“城管+商圈”促经济,打造 “一站式”审批模式,推行不见面审批,推广“掌上办”、网格长“代办跑腿”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提升商圈商家的满意度,开展税东街、引凤路、海陵路、府南路视觉综合提升工程,打造了一批特色“网红”街区,唤醒城市街道记忆,营造宜商宜业城市环境。“城管+部门”聚合力,通过部门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有效破解管理力量薄弱、部门职能交叉、联动治理乏力等问题,构建“大城管”治理格局。(一)坚持执法为民,以理性的执法思维体现亲和力。城市管理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群众工作,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衡量城市管理工作的首要标准,只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准确把握社会心理和群众情绪,识大体、顾大局,让人民群众从处理的每一起案件、调处的每一起纠纷、化解的每一起矛盾中体会到社会的公平正义,用行动去服务社会、感动群众,就能有效规避在执法办案中可能产生的矛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理性的执法思维要求基层执法人员要客观、冷静、正确地应对执法中的各种复杂问题,真正把执法为公、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等理念根植入脑,贯穿于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从源头上规范执法行为。(二)坚持科技赋能,以队伍的智慧管理体现精细化。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利用智慧理念和技术解决队伍管理的难题成为一种变革性创新,海陵城管利用智慧城管平台采取执法终端随机抽查、监控大屏实时信息采集等多样化工作方式,充分掌控外勤执法队员在执法过程中在岗履职情况;通过“数字城管平台”推送案件的各个环节处置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责任人落实整改。有效提高了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规范城管执法行为,杜绝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庸、懒、散”问题的滋生。(三)坚持共建共享,以部门的协调联动体现凝聚力。城市管理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协同作战”。城管部门要与公安、住建、镇街等部门建立常态化的议事协调机制,通过联席会、座谈会、微信群等形式,围绕社区内小区停车难、垃圾分类乱、流动摊点多等社会治理中的热难点问题,搭建沟通交流平台,适时邀请相关部门单位参与,实现资源整合、力量融合,有效激活基层治理动能,形成街区社会治理难题共解的浓厚氛围。海陵区城管局通过“城管+”的创新尝试,把各领域、各部门凝聚起来,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不断激活城市基层治理“细胞”的活性,奏响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大合唱”。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泰州微城管」,搜索「jstzwcg」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