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家堡,穷村庄。杀老牛,卖生姜。喝牛汤,度灾荒……” 相传大泗霍堡村是以前有名的牛集,村上的村民常以帮人宰杀老牛为生。改革开放后,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凭祖传的手艺做起牛肉加工的生意,霍堡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牛肉加工村,不少村民办起家庭作坊。
沿着大泗镇霍堡村弯弯绕绕的小路,来到李兴平家,院子外搭着一个简易的牛棚,李兴平向我们介绍:“这是我前几天刚去贵州买回来的,过几天就宰了,我家的牛肉都是现杀现煮的,新鲜!口感好!”
霍堡人杀牛,一人,一把3寸柳叶刀足矣。一头三四百斤的肉牛,1小时剔分完毕,骨头粘的肉不到1斤。
李兴平牛肉铺选用颜色鲜亮、组织硬而有弹性的牛肉,按自然纹理进行分割,并用清水浸泡4个小时以减少腥味,仅使用五香、八角、盐等简单的配料进行调味,利用传统木桶大灶高温烹煮,不同的肉质讲究不同的火候,使煨出的牛肉肉质细嫩,保留牛肉独特的香味。刚出锅的牛肉,用刀一拉,浓郁的肉香顿时扑鼻而来。
刚听说要创建江苏省“名特优”小作坊的时候,李兴平就积极报名,他说家里的牛肉生意虽然不错,但随着顾客对牛肉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改善加工环境,提升产品质量,势在必行。
当地市场监管局根据他的需求,帮助李兴平重新设计改造加工场所,既节省改造成本,又满足生产工艺需求,保留了李兴平家使用的传统木桶煨牛肉工艺,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了更衣室、解冻区、冷却区、包装间等。同时加强对李兴平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为他设计了规范的原材料进货查验、产品投料、销售台账等,帮助他进一步规范加工操作过程,提高管理水平。
“民以食为天。今后,我一定更加注重操作过程,提升食品品质,让大伙吃到美味健康的家乡味。”看着焕然一新的加工铺,李兴平很高兴,对今后的发展满怀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