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泰州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4114|回复: 0

关注 | 面对校园霸凌,我们能做什么?

[复制链接]

2282

主题

2538

帖子

7324

积分

积分
7324
发表于 2021-12-23 09: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校园霸凌带给被霸凌者的伤害是长久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学生们的安全。那么,如何认识校园霸凌,我们又能做些什么?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频发,一次次刺痛公众敏感的神经。
095233akr8c2aocxk2xo85.jpeg
12月初,失联摄影师鹿道森遗体被找到,其遗书中提及校园霸凌经历引发舆论关注。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7年和2019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全球各国,普遍存在校园霸凌现象,每年约2.46亿学生遭霸凌,平均每3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其中中学生发生频率最高,男性及身体有缺陷、留守儿童等群体易被霸凌。这会影响受害者的心理和身体,且伤害会持续到成年后。

当校园霸凌发生时,教师往往是目击者,也是事后调查的主要信息源,教师的处理方式和应对措施,往往影响着整个校园霸凌事件的发展和走向。

但现实是,面对校园霸凌,有人说:“教师反而成了弱势群体,不敢管学生,甚至管了还可能适得其反。”还有人说:“学生间的霸凌行为都发生在校外,教师也无能为力。”

究竟什么是校园霸凌?面对校园霸凌,我们能做什么?

1

现状:

教师不清楚校园霸凌的定义

著名少儿心理专家陈默分享过这样一个咨询案例:

一个申城郊区小学的男孩,每次午饭有排骨,同班的两个男生对他说:“你这块排骨给我们吃,不然你等着瞧。”这件事持续了几个月,班主任一点都不知道,直到陈默老师致电学校,教师才恍然大悟。

这个案例让我们反思,什么样的行为算得上校园霸凌?推推搡搡、辱骂同学,还是中午吃饭的时候抢走同学的一块肉?

挪威学者Dan Olweus将校园霸凌定义为:“一名学生长时间地、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霸凌并非偶发事件,而是长期性、多发性的事件,这是比较标准的国际化定义。

国内的专家学者对青少年校园霸凌的认定,主要依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其中将校园霸凌行为定义为“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

但是,在青少年的世界中,欺凌和玩笑、伤害和打闹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很多孩子对校园霸凌的恶劣性质依然没有特别明确的概念,甚至在一些教师和家长看来,小孩的事能严重到哪儿去,明天自然就好了。

“‘主观故意’有时很难判断,所以同样的行为有的可能是校园霸凌,有的可能就是同学之间开的恶作剧或玩笑。”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说。

为此,陈默老师指出,“孩童之间的开玩笑和霸凌,有时大人觉得难以区分,其实校园霸凌唯一的标准就是——被欺负者是否出现心理创伤。”

举个例子,有学生把黑板擦、脏簸箕等物品放到半掩的门上,教师进教室时被砸得吓了一跳,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如果这位教师的感觉是“我受够了,这些学生这样羞辱我,以后还怎么当老师!”那么,这就是一种被霸凌的感受。但如果老师的感觉是“这帮小孩,真是调皮到家了!”那么,这就是一种被恶作剧捉弄的感受。

霸凌的标准不是霸凌者有没有“打人”,而是被霸凌者的心理伤势。

2

原因:

校园霸凌为什么会发生?


校园霸凌事件之所以成为频发的社会问题,有复杂的成因,但外在的影响因素不外乎学校与家庭。

学校氛围


当学生在学校里被霸凌之后,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为什么那个同学只欺负你”“你不要去招惹那个同学”“没什么大事,你就忍一忍吧”。

反观近年来绝大多数的校园霸凌案件,校园霸凌者所处的学校或教师往往“重堵轻疏”,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一般采取简单的惩罚或直接劝退,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时引导,提前预防。教师对同学之间的矛盾不能及时处理,甚至还会出现有失公允的判断和行为。

另外,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也反映出学校的德育和法制教育工作不到位。现在很多学校的班会课,被“语数外”占用,但在教会学生知识之前,更该多把做人与为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教给孩子们。

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基本动因,直接影响了孩子早期的行为塑造。很多家长在面对校园霸凌时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许多家长都认为孩子间的嬉笑打闹是极为正常的事,只要没有过激的举动或者身体上的皮肉之伤,大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同时,有的家长本身是“易怒易躁型”,一听孩子在学校受了霸凌,甚至直接鼓动孩子“以暴制暴”,甚至有的学生可能在家里遭受家庭暴力,到了学校就找同学发泄,这类霸凌者本身也是受害者。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霸凌事件的发生。

我们都要明白,比校园霸凌更可怕的,是对校园霸凌的漠视。

3

行动:

教师是最好的“灭火者”


提早预防,加强教师应对校园霸凌的意识和能力

在意识层面,首先,教师应加强对校园霸凌的认知,了解校园霸凌的相关知识,能够界定霸凌行为,掌握处理霸凌问题的方法。其次,教师要加强对校园霸凌的重视程度,霸凌不是孩子间的打闹、玩笑和粗暴游戏,欺凌所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最后,教师要有法律意识,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守法,有些教师在管理学生过程中体罚、侮辱学生,其行为本身就构成了对学生的霸凌,违反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教师应了解与校园霸凌相关的法律、政策、文件、通知等,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使学生明确霸凌行为的法律后果。

在能力层面,首先,教师要有及时发现的能力,校园霸凌具有隐蔽性,发生地点隐蔽,霸凌者往往选择不易被教师发现的地点。霸凌行为的多样性导致间接霸凌方式易忽视和难发现。学者张文新认为:“在具体的欺负行为类型方面,教师往往能认识到身体方式和语言方式等较为直接的、外显的欺负行为形式,而容易忽视排斥、散布谣言等间接的欺负行为。”这要求教师不仅对身体霸凌、言语霸凌等直接霸凌行为给予关注,还要对社会排斥、散布谣言等间接欺凌细心觉察。另外,教师要有管理班级的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用合理的方式管理班级,制定反霸凌班规,构建自由平等的班级氛围,形成和谐有序的班级环境,好的班风能够给予学生安全感,减少霸凌事件的发生。

及时处理,兼顾各方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对霸凌者,要严厉惩戒。教师应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批评教育,采取有效的惩罚措施。对于情节严重的,及时上报学校,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对其进行惩戒。有违法乱纪行为的,应交由公安部门处理。除此之外,要从根源上找出其霸凌行为的缘由,如个体认知因素、家庭教养因素、社会失范因素等。了解原因,合理引导。

对于被霸凌者,要坚决保护。被霸凌者往往沉默寡言、胆小懦弱。面对霸凌行为容易选择退缩、隐忍的态度。在霸凌事件发生时,要求教师主动发现,及时制止,坚决保护受霸凌者不受伤害,及时与家长沟通,联合家长共同帮助和保护受霸凌者。有学者认为个体遭受霸凌后会产生恐慌社交焦虑、抑郁、孤独和低自尊,受欺凌的个体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存在感和自我价值感降低。在霸凌事件发生后,教师要对被霸凌者进行事后辅导,定期了解被霸凌者的状况并进行心理疏导。为被霸凌者融入班集体提供机会,鼓励其在集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对于霸凌事件中的旁观者,要加强引导。一方面,教师要给予他们安慰,目睹霸凌行为的过程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恐惧,一部分学生还会因没有制止霸凌行为而出现内疚的心理。教师应向学生传递有关霸凌的知识,培养学生应对霸凌的能力,从而规避霸凌行为,进行自我保护。另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责任感,学会换位思考。教导学生做到:在能够自我保护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制止霸凌行为;事后要及时报告老师,真实客观地反应情况。

为人师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关爱全体学生是教师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特别是关注易卷入霸凌事件的高危人群,如学困生、转校生、留守儿童和家庭不健全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因为学业成绩不佳、家庭情况困难等弱势条件成为被霸凌的对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应该用爱滋养学生,为学生创造和睦、宽松的学习环境,既做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建立起学生在学校集体中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减少霸凌行为的发生。

第二,发挥教师榜样作用。
正如教育家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自身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起到教化作用。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为人师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部分教师滥用权力,用辱骂、体罚的方式来管理学生,自身行为失范,反而成为校园欺凌中的霸凌者。

第三,做到文化传递与思想教育并举。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承担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进行德育的责任。然而,在现实中,教师受学生成绩与自身职业发展直接挂勾的影响,教师往往重“教书”而轻“育人”,重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心理成长。这种功利性的思想使教师容易出现偏袒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的情况,对于成绩优秀的霸凌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到教师“默许”的霸凌者更加变本加厉,校园霸凌行为只会愈演愈烈。

预防和减少校园霸凌的发生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这项工作不仅要求教师用心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历程,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深刻的理解,还要求教师在事情发生时,付诸坚决的行动去维护每一个孩子的尊严,用尊重、接纳、陪伴、关爱去驱散那些创伤与阴霾。

这并不容易,但这绝对值得。愿所有的孩子,梦中皆是甜蜜。

095233jytxdr301btbfye6.gif




来源 | “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史记泰州

GMT+8, 2025-1-6 20:40 , Processed in 0.08286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