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中午12点,泰州四院消化内科主任兼腔镜中心主任王建荣接到电话,被告知一位女患者因腹痛来急诊科就诊,自称吞下了一根牙刷。
虽然从业多年,见过吞下各种奇形怪状物体的患者,但吞下牙刷王建荣头一次遇到,放下电话后他迅速准备接诊患者。
患者今年28岁,就诊时行动自如,脸色也没有显得很痛苦,只是说早上9点左右吞下了牙刷,“感觉肚子有点疼就来医院了。”除此以外患者没有再陈述更多细节。“有的患者吞下异物后,会指望通过呕吐或排便时将异物排出。”王建荣说,因此,有些患者往往就诊不及时。
紧接着,王建荣便安排患者进行上腹部CT检查,来确定牙刷的具体位置及大小。不过检查中医生发现,患者胃部有大量食物,以至于无法看清内部。这时候患者补充说,她上午吃了豆浆和油条,不过没回答是在吞下牙刷前还是吞下之后进食。“豆浆和油条都是不易消化的食物,牙刷可能被包裹在其中了。虽然没法完全确定,但既然患者这么说了,那我们就要尽快取出牙刷。”王建荣说,他担心,如果牙刷停留在患者体内时间进一步延长,有可能“跑到”肠道里,届时出血、穿孔等风险加大,便立即做好胃镜取物准备。
由于患者胃部还有不少食物,为了防止出现麻醉意外,只能用普通胃镜。王建荣解释说,如果不是空腹,患者麻醉过程中会存在误吸反流的风险,比如胃内容物进入气管后会导致患者窒息。随后他们操纵胃镜取异物,发现一根塑料牙刷“横躺在”胃底部。
起初王建荣利用的工具是异物钳,可对于又细又光滑的塑料牙刷来说,不但夹起来有些费力,而且要想让其通过食管出来,还要克服重力并调整牙刷方向使其和食管走向一致,难度着实有些大。放弃异物钳后,王建荣采用圈套器,用上面的钢丝圈套住牙刷,将其得以竖着缓缓被抽出。由于咽喉部有角度,王建荣最后只好直接“上手”将牙刷从口腔内部掏出来,整个过程持续了20分钟。
“看到牙刷时我们都很震惊,我们本以为是小型迷你牙刷,没想到是一根正常成人牙刷。”经过测量,这根牙刷总长16厘米,其长度也突破了王建荣之前所取异物的长度记录,“之前我取出的最长异物是约12厘米的钢片。”在确认异物取出过程中胃部、食管没有受损后,患者顺利离开医院。
王建荣说,他在临床中发现,因身体异物来院就诊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故意吃下去。比如有患者意图自杀,吞下铁钉、钢丝、项链等。另一种是患者不小心误食,主要以鱼骨、鸡骨、硬币等。如果异物体型较大或者异物所处位置不佳,则很容易引发肠穿孔、休克等严重后果。
王建荣建议市民,日常生活中不要随意将异物放在嘴里,如果嘴里叼着或含着东西,就不要说话、聊天,以免分散注意力导致误吞事件发生,“当然,最重要的是,一旦发现误吞异物,需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
几天前,王建荣就接待了这样一位患者,对方说自己5天前不慎吞下一根鸡骨头,导致“喉咙疼”。可通过检查才发现,这根误吞的鸡骨头横插在食管内,已戳破食管壁,局部可见脓性分泌物,有继发纵隔感染的风险。王建荣问患者为什么不第一时间来医院取?对方却说他以为喉咙疼是自己咽喉炎发作导致的。“如果第一时间就诊及时取出鸡骨头,不仅能减轻痛苦,治疗过程也相对简单,根本不需要像现在这样禁食治疗了。”王建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