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马桥的土特产进入了带货直播间,一天卖出了五千多件商品。新农业态势下,马桥的水果、蔬菜和农作物正在以从未有过的蓬勃姿态生长。看起来这讲述的是农作物的故事,但实际上,它讲述的也是马桥和靖江,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故事。
多年前新桥镇靠工业富起一批人,隔壁的马桥镇还在对抗脱贫的难题。短短几年,马桥迅速摸索到了发展新农业、挖掘培育特色农产品的路子,一下就“改头换面”。
现在去马桥,很容易就能见到一大片规范化的现代大棚,有自动喷水机器,整齐地生长着各种农作物。农作物在这里,都能得到公平优待,它们只需要在阳光和养分下安心地茁壮成长。
“场景有些像摩尔庄园。”在苏州工作的张晓沁(化名)偶尔开车回家探望父母,看到几乎是日新月异的马桥,总觉得不可思议。
摩尔庄园是陪伴90后童年,近来又杀回成人市场的一款手游。张晓沁记得小时候在台式电脑上玩摩尔庄园,那时候电脑版游戏里还没有兴起种田热潮,张晓沁记得进入少年期后一直想逃离农村。
“小时候认为农村意味着落后,对马桥的情感其实很复杂。一方面羡慕城市的发达,一方面是没办法抛下自己的根。”
后来走出农村的张晓沁,到了大城市读大学、工作,但她还是想念马桥的香沙芋,那是外面买不到的味道。当时她和同学们推荐香沙芋,大家都没听说过,吃过一次后惊叹好吃。“但如果他们要买,就只能托我回马桥带。”
这两年张晓沁感到了不一样。老同学不再托她带香沙芋,认识新的同事送香沙芋,他们也不会要求她回家带。她感觉奇怪就去问,同事们说,吃过一次感觉好吃,就去淘宝搜了下单。
张晓沁一看,淘宝搜索香沙芋,跳出来好多店家。马桥的新农业发展态势第一次通过电商出现在张晓沁面前,她意识到,马桥已经不是她以前感到自卑和想逃离的落后农村了。
在张晓沁的手机上,下载了摩尔庄园手游。“同事们都玩,这些年大家都愿意在手机上体验种田,他们应该是没真的种过田,其实很苦。”张晓沁笑起来,还保留着一些农村人的质朴。
张晓沁记得爷爷在田里插秧的背影,她也记得自己下地插秧的感觉。面朝黄土背朝天。爷爷不再劳作后,她感觉爷爷脊柱就像座塌陷的山,特别沉默。
那时候的母亲骑电瓶车去城郊打工,做车床。熏得有头垢面,身上总有铁屑味。农村的田慢慢变少了,大家也都想进城找到比种田更赚钱的工作。母亲做车床也有种农民的坚韧刻苦的干劲,夏天的车间四十多度,靠着一台电扇,她也能坚持。
现在母亲退休了。这两年马桥要发展新农业,需要女性劳力,去做些简单的分拣工作。母亲就这样,以另一种方式又回归了农田。“她现在特别满意,和镇上其他妇女坐一起分拣,干活轻松、离家近还能和埭上的人说说话。”
“回归”,似乎是张晓沁对马桥的新农业的关键印象。像是种循环,但又有新的生命力在其中酝酿。
爷爷有时候会站在田边看,张晓沁看他和另一边的规范化大棚养殖,就好像在看对立和割裂的两个世界。新旧时代的交替。
马桥新农业的发展搭上了电商的顺风车,在潮流里选对时机很重要。某个马桥镇民说,经常看见马桥镇府领导的朋友圈,在卖力宣传本地农产品,做直播。“特别接地气、可爱,也特别努力,连我们自己都想买。”
走进电商销售模式的新农业,让马桥镇出现了多年来不会出现的奇观:镇府里的领导干部们,不再只是严肃面孔,他们和村民们之间建立了更直接和坚固的连结。
这和90后年轻人回到农村投入新农村建设也有关系。曾经的官僚风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平实的氛围。张晓沁说,自己也在考虑要不要回农村,一方面是新农业的发展态势良好,未来会提供更多工作机会。另一方面是,这里始终是家,如果它正在变好,那自己也想帮助它变得更好。
在张晓沁动了回马桥的念头时,更多年轻人还在背起行囊去大城市。但如果和张晓沁一样回头看看,会发现家乡正在日新月异,正在超出自己的想象。
靖江农村人口在向城市迁徙集中,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农村的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反倒是外地人发现了新农业的商机,涌进了靖江的农村。
其实现在靖江加大了对人才的重视,推出的政策对年轻人来说不无吸引力。农村也相应有政策和补贴。随着靖江各个乡镇新农业的发展,未来的风口也会在农村。
就像张晓沁察觉到的,电商让新农业杀出了一条路。按照传统模式,靖江的农产品要卖出去,流通链条特别长——收购商贩、批发市场、商店、超市等多个环节,成本层层叠加,最终卖到外地消费者手中,价格要比原产地贵出不少。
通过近些年兴起的电商,缩短了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让马桥的好货,从田间地头直达了消费者餐桌。
新农业给马桥镇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改变,还有希望。马桥镇集福村有七彩非洲菊种植面积共200亩。江西人胡发顺原先在苏南地区发展农业项目,后到集福村流转60亩土地种植非洲菊。
在胡发顺的非洲菊基地对面,莲藕塘内成片的莲叶能窥见一年莲藕丰收的盛景,这个莲藕塘是安徽人孙叔桃承包的。
农业项目多了,集福村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周边的低收入农户也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村民的钱袋子也逐渐鼓了起来。
村“两委”班子通过党建引领,推动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与村民收入“双提升”。
马桥的新农业和旅游正在摸索结合,形成农旅的特色路线。盛名在外的徐周村是个高光案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徐周村曾是远近闻名的棉花高产村。1994年,棉花种植形势一片大好,徐周村的棉花产量也连续多年蝉联全市第一,村书记徐忠祥在此时选择了“激流勇退”。
他提出弃种棉花,改种亩均效益高的外贸蔬菜和水果,建成靖江冷冻厂外贸果蔬种植基地,徐周村在靖江第一个走上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新路。
2010年开始,徐周村又在全市率先推行土地流转,将村里300多亩田地流转给投资者种植苗木、瓜果蔬菜,发展观光农业。
村里建起了一条3公里长的采摘走廊,将十多家合作社串联起来。“当时还没想到乡村旅游的概念,初衷就是为了把种的东西推介出去,要卖东西。”
马桥交通有很大优势,未来发展有很大潜力。马桥接下来会重点发展仓储物流业,这充分利用了马桥交通的优势。目前马桥有国道,省道和若干县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首先是南接城南园区的联马路,这条路直通马桥的徐州村,让马桥对接了城南园区,加速融入中心城区。
最受期待的应该是232省道,它北接泰兴,南连东兴汽渡。很多货物的运输走水运,所以汽渡至关重要。这也加强了马桥和泰兴及泰州的连结。
另外就是京沪高速将会在马桥设置一个北出口,这无疑是进一步打通了马桥进入高速网络的触角,走大桥也更方便。
而即将开通的江阴长江隧道,出入口正在城西大道处,城西大道穿过马桥,未来马桥至隧道将非常便捷。
马桥镇在交通上接下来的目标是,完善“五横五纵”路网主骨架,提档升级主干道路,加快实现绿化、亮化、黑色化;力争建成海平路、北三环路延伸段,打通融入主城交通脉络。
交通对发展新农业至关重要。交通网建立起来,仓储物流更畅通,缩短供应链。现在看起来,马桥镇新农业除了在给一些品牌提供货源,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
如何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强化和固化自身产品的特色,坚持打造自出品牌并被消费者认知,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另外打通销售渠道也很重要。看近两年来马桥举办的各种草莓节、直播带货,搞得风生水起,销售成绩也很不错。接下来保持住这个势头,新农业会给马桥强大和全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