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在苦闷黑暗中摸索苦斗的中国人民带来新的希望。
1919年5月4日,因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北京学生掀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这场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社会革命运动、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其磅礴之力迅速席卷全国。
5月16日,泰州城西学生上街演讲,声援“五四运动”。此后,泰州城区学生纷纷响应,四处演讲,沿街刷写、张贴“抵制日货”、“废除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等标语。泰州各地商民罢市,抗议反动政府逮捕北京爱国学生。
5月中、下旬,靖江、泰兴等地师生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举行爱国演讲,开展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宣传活动。各地商界纷纷响应,各行各业自行抵制日货,并派员严密查禁,查获并烧毁日货若干。
6月10日,泰州城区学生召开国民大会,动员民众积极参加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并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内讧不靖,终不免于危亡,乘争青岛之余威,亟谋统一南北,勿使功亏一篑”的主张。
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以特有的组织纪律性和坚定的革命精神,担当起主力,五四运动成为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这个时期在外地学习、谋生的泰州青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一些先进分子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的靖江青年柳溥庆于1921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赴法勤工俭学,与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等一起从事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在巴黎合影,柳溥庆(二排左一)、周恩来(一排左四)、邓小平(四排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