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靖江人应该都有感觉,这些年,年味越过越淡了。记忆里的年味去哪了?
靖江人的物质生活丰富起来,也冲刷了年味。再加上疫情,年味更是还没兴起就迅速退场。对靖江人来说,总感觉少了些什么。
小微探访街头,在靖江四处搜寻逐渐消失的年味,唤醒共同的记忆。
江华菜场旁边,老师傅正在卖力炒花生。物质匮乏的年代,过年走亲戚得到一把花生,都是值得欢呼雀跃的事。花生的香延续到今天,仍然是靖江人过年时不能少的角色。
剥着花生,讲起家常,亲情又重新被着色。
瓜子和花生被装在竹篓里,香味扑鼻而来。
干果炒货是靖江过年时家家必备的,要是来走个亲戚没在桌上见到这两样,那屁股都没坐热就要走了。
炒货摊前的人跟往年比起来一点没少,就算是疫情,也抵不住靖江人对于消费炒货的热情。
自己在家抓一把瓜子嗑也是个不错的年嘛!
几大袋炒好的瓜子和花生正在静静等待,散落进靖江的各家各户,在剥壳的清脆声中见到奔波忙碌的靖江人放松下的神态。
忙忙碌碌的炒货摊,实在是年味最足的地方。从过去到现在,炒货都牢牢占据靖江年味的一块。
除了瓜子和花生,地瓜条,柿饼和桂圆也颇受欢迎。今年你买好了吗?
小时候过年最快乐的,就是年初一和哥哥姐姐上街买串糖葫芦,大人们下午一般聚在一起打牌。小孩子们一手拿着糖葫芦,一手拿着烟花棒。
糖葫芦摊发出的红光,映照着被冻得通红的脸蛋,还有期待的眼睛。一口咬下去,心都甜化了。
毛栗子也是春节时候爱不释手的东西,称两斤能吃上一下午,吃得肚子沉甸甸。
暖黄灯泡下照耀着的毛栗子,就像被冬天的太阳照着的过年回忆,稳定又持续地在某处散发着热气,经久不散。
每到过年,门上的对联就要换上新的。在鞭炮声里揭下褪色的对联再贴上新的,才有了除旧迎新的感觉。
父母吃力地站上梯子贴福字,贴对联,孩子帮着扶梯子。这样的仪式感,也代表了一家人对于新年的期许。
门上的门童,靖江人是不是很眼熟?几十年了,还是这两个穿红着绿的小孩,年年都要出现。
小灯笼挂上门口,虽然不通电也没亮光,但立刻喜庆很多。
现在卖过年装饰品的小摊都出动了,你家今年买好了吗?
以前过年,长辈都会给家人做些新的棉鞋。坐在寒冬的灯下,一针一线,为了让家人有双新鞋过年。
现在会做老棉鞋的人越来越少。靖江人也很方便就能买到更暖和的鞋子,但已经没有一针一线的那种温暖了。
如果路过这样的棉鞋摊,请买走一双吧!再感受下过去有人手温度的棉鞋,也让卖鞋的老人能早些收摊回家。
过去过年,小孩子们会比较谁收集的糖纸更漂亮。花花绿绿的糖衣永远是过年时候小孩子最爱盯着的东西。
金色纸包裹的金元宝巧克力,霸占过年时的八仙台很多年,现在依然会在过年时候被“请出来”。毕竟人家长得很直接,很简单明了。
这金灿灿的一片,谁看过去不觉得喜庆呢?哪怕是图个热闹,也想买回去放桌上。
靖江年轻人很多不太能欣赏得来金枣,洒满糖霜,还硬邦邦的。上了年纪的人却很喜欢。
吃的不真的是个味道,而是过去全家人凑在一起,一根金枣也要抢着吃的日子。哪怕再硬也觉得好吃,就像过去的日子,清贫但是总能找到些甜。
每个靖江小孩都在年初一早上被逼着吃过步步糕。糕好不好吃不重要,主要是图个吉利。长大后才能明白,长辈们的“迷信”背后,都是良苦用心。
现在在菜市场上还能看到自酿米酒,中间用筷子戳开一个孔。买回去在年夜饭桌上吃,不胜酒力的靖江人也能喝着凑个热闹,喝完跑去门口晕乎乎地看烟花。
当然这还没完。年初一早上用米酒煮过酒酿团圆,又是讨吉利。当然了,对小孩子来说,酒酿圆子那么好吃,管他呢,先吃一大碗。
馓子长得方方正正,是靖江人过年时候无论如何要买点回家的吃食,哪怕是剁碎了裹在馄饨里都好吃。
一整块蜂糖糕回家蒸熟了,切开分着吃,看是哪几个幸运儿能分到枣子。
当然靖江人过年的重头戏,就是去包子铺做包子。自己和好馅,请包子铺的师傅帮包和蒸,然后再把有自己加味道的包子送给亲朋好友。
你是否也发现,一到年关,冰箱里就冒出了各式各样的包子?每天换着不同口味的包子吃,也是种幸福。
看看这些白白胖胖的包子,饿了没?
基本上每个包子铺到年关都做包子,忙不过来,门口的蒸汽冒一整天。
吊挂着的腊肠和腊肉,是需要经过时间沉淀的美味,靖江人深谙好味需要等待的道理,很早就挂在门上,就等年三十晚上能和家人共享美味。
这些吊挂的香肠,就和屋内的老人一样,耐心等待着外地的子孙回来,让他们经过长途奔波后能尝上一口家的味道。
季市的羊肉摊上,细细分类切好了养肉羊杂,等着靖江人买回去做道青菜羊肉,或者煮锅热腾腾的羊肉汤暖胃。
出入平安的红地毯,要放在家门口最显眼的位置。一切都变红,才有年味。
连植物都要配合过年的氛围,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红红火火。
为了更好地招待来家里吃饭的亲戚,靖江人到年关都会去磨菜刀。现在磨刀的手艺人,越来越少。
为了迎接新年,跑去老式澡堂好好搓个澡,最舒服不过。
年味还不止这些。春卷也是过年重要的角色。
韭菜和鸡蛋,红肠,笋做的馅,被炸到金黄,顾不得烫,连吃上几根。
街上卖烤红薯的摊子,也给过年添上一抹暖色调。
还有锡纸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