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泰州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15274|回复: 0

今天,请每一个靖江人都记住他们,因为...

[复制链接]

2988

主题

3348

帖子

9701

积分

积分
9701
发表于 2019-4-17 11: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靖江,有一群英雄
这群英雄,在70年前渡江战役的战场上
浴血奋战保卫故土
也曾身负重伤历经生死
而如今,他们从青涩少年到垂暮老人
青春年华不再,健康体魄不再
但是,他们的精神却从未湮灭过
依旧在熊熊燃烧着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
时值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
让我们走近当年参与战役的老人们
听他们讲述那段峥嵘岁月

★渡江战役老战士忆当年★


1949年4月21日—23日,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在长江边拉开。

靖江,是渡江战役的东线主战场。靖江人民为全境解放和渡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渡江战役支前,更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来,靖江地区最大最全面的一次支前。

靖江群众欢迎子弟兵
百万雄师横渡长江
施光礼
一等功战斗英雄的渡江记忆

当时参加渡江的解放军,大都是北方人,一辈子没见过大江大河。第一次来到长江边,面对滚滚江水,很多战士都非常害怕。施光礼从小生长在长江边,水性不错。他鼓励战友,教战友们学习游泳,克服对水的恐惧。

  4月份,天气乍暖还寒,战士们还穿着棉衣棉裤。到了当月中旬,部队接到指令,要战士们将棉衣棉裤中的棉花扯出,棉衣改单衣,轻装前进。施光礼知道,渡江在即。
  虽然是靖江本地人,东兴镇还有施光礼的亲人。但纪律如铁,施光礼等待过江期间,没有回去探过一次亲。他和其他战士一样,严守纪律,不能对当地百姓有丝毫的打扰。据他回忆,每个战士都背着行军米袋,里面装着炒米。渡江前夕,下过一次雨。米袋里的炒米被雨水浸泡,都涨开了。可是,施光礼和战友们就是吃着这种米,打过了长江,打过了上海。
  突击连就是渡江的先头部队,是每个连队都想争取担纲的角色。施光礼乘坐民工的船只,顺利渡过长江后,清扫敌人,守住江边阵地,保证大部队能顺利渡江。国民党军队早已人心涣散,见解放军过了江,更是四处逃散。施光礼的部队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随后,突击连乘胜追击,一直打到上海,并解放了上海。几个月后,他所在的部队拉往江苏昆山集结。不久后,朝鲜战争爆发,施光礼成了一名光荣的志愿空军战士。在朝鲜战争中屡立战功,成为一位传奇的空战英雄。


张一飞
近在咫尺的家,却不想回
图为张一飞(中)正在讲述渡江战役中的英勇故事
1949年春天,伟大领袖毛主席向全国革命者发表讲话,号召军民将革命进行到底,要取得更伟大的胜利。这让当时正在盐城华中革命大学学习的张一飞和同学们热血沸腾,革命斗志高昂。
  4月上旬,学校的唐教务长集中即将毕业的学员,开讲“最后一课”,他挥舞着手臂,用澎湃激昂的语气,希望同学们坚定革命的人生观,在今后的斗争和工作中继续学习……带着火热的激情,带着解放全中国的憧憬,张一飞和同学们完成学业,整理行装,列队开拔。一路上,年轻的军人们兴奋不已,边走边唱:“扬子江,浪涛涛!我们革命热情高……”
  抵达部队后,张一飞被分配在十军团31军后勤部。虽然后勤部战士不要上阵杀敌,可工作也是满满的。打扫战场,处置俘虏,军资运输,张一飞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内心却充实而幸福。战场上需要补充兵员,后勤部每天都有战士被调到前线参战。张一飞兴奋地期待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浴血疆场,报效祖国。
  转眼间,张一飞所在的部队接到了出征的命令。他们先到南通的平潮,住宿一夜后,部队又转向西,到达泰兴的黄桥镇。4月中旬的如靖泰地区,已经进入战备状态。前线的士兵,只带着枪和子弹,枕戈待旦。
  张一飞所在的部队,也很快行军至靖江罗家桥港口。
  伟大的渡江战役,拉开了帷幕!
  张一飞的家就在东兴镇惠丰村,虽然近在咫尺,可军令在身,他根本没有回家的念头。张一飞陪着北方的战友,练习游泳,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渡船。
  4月20日下午,部队加餐。战士们吃上了靖江支前老百姓送来的慰问品,有鱼、肉,还有靖江特产的豆腐和粉皮。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江堤上,江岸边,看不到一个人,四周静悄悄的。张一飞和战友们都躲在岸边的树丛里。
  突然,江面上炮声四起,有火光在江面上迸裂,又瞬间熄灭。上级命令:那是英国军舰从南京撤退,沿途向北岸打炮,对我军不构成威胁,可以不予理睬。
  五点以后,突然,南岸的黄山顶上升起三颗红色信号弹,还有类似手电筒射出的灯光。张一飞后来才知道,驻扎在江阴黄山的国民党军队,被我军地下党动员起义,解放军先头部队,早已悄悄渡江。
  随着渡江命令的下达,解放军坐上一艘艘渡船,像离弦的弓箭一样向南岸驶去!张一飞的眼前,千帆竞渡,百舸争先,英勇的战友们前赴后继,光荣的靖江船民立在潮头!
  后勤部队的渡江时间是夜里9点至12点,三个小时必须过江。张一飞和战友们冲到岸边,随便找哪艘船,只要坐足9人,就可以开船。那是一艘捕捞刀鱼的小船,除了9名战士,还有一位船工,一位民兵。小船摇摇晃晃,在江水中起伏不定。身边,不时有子弹穿梭,有炮弹飞落,激起高高的水柱。那样的情景,没有经历过的人难以想象。当时,也不是没有大船。可是,能够容纳三四十人的大船必须用来运送军马和大炮,留给战士们的,多数是小渔船。张一飞有点心慌,可他想起学校里唐教员的教导,想想未来美好的新中国,强迫自己冷静了下来。
  到达南岸,张一飞和战友们跳下船。上岸处江水齐膝,张一飞他们很快趟过,来到岸上。路上,身边,都是川流不息的奔跑着的战士,还有不停的命令声:“快点,跟上、跟上!”黑夜里,张一飞不知身边飞奔而过的是哪个部队,也没有谁给他们发出明确的方向指令。指导员是北方人,听不懂吴语方言,离开了张一飞,就成了“聋子”,所以他拉紧了张一飞,寸步不离,以便更好地指挥战斗。
  天亮后,张一飞和战友们看到我军的辎重车辆来来往往。一夜之间,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全都渡过了长江。张一飞所属部队集合完毕,他们才知道,有更靠前的渡江大军,已经横扫苏锡常国民党军队,直往南京而去……
黄开元
92人的民工队,回靖62人
黄开元,曾经在渡江战役中担任民工队长,随部队南下,半年后才回到靖江。如今,黄开元年事已高,对于当年参加战斗的回忆支离破碎,但他始终没有忘记的,是几个关键点,如:百万雄师过大江,革命战士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牺牲的精神……记者从黄开元片断式的讲述中,慢慢厘清69年前春天,他投身那场战斗的故事。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部署打过长江,大军南下。曾经担任过儿童团团长的黄开元因为积极上进,被当时的靖江县选为民工队长,带领90多位靖江籍民工,到泰兴参加了战前培训。解放军向他们宣布了行军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虐待俘虏,尊重群众等等。
  4月21日,黄开元所在的担架队,跟随解放军渡过了长江。据他回忆,每位民工都发了米袋,戴在脖子里,背上的背包里,还有衣服等等,表明他们将跟随部分战斗一段时间。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解放军乘着渔民的小船,冒着敌人的炮火,强渡长江。晚上十一点多钟,黄开元所在的民工队过了江。
  在船上,仅19岁的黄开元也害怕过。他想到战前培训时,解放军干部对自己讲的话,如果不能解放南京,解放上海,解放全中国,那就还有无数和黄开元一样的农民,在资本家、封建势力的压迫下受苦受难……黄开元也想到了自己的经历,他是穷苦人家出身,从小受尽欺凌,解放军来了后,实施土改,他家分到了土地,才吃饱了肚子。想到这里,再看看身边的解放军,也都是年轻人,他们有着坚定的眼神,钢铁般的意志。黄开元不怕了,他鼓励民工老乡们,跟着解放军,千万别走散了。
  民工队的主要任务是运送伤员到后方医院。渡江过程中,黄开元他们目睹了解放军战士作战的英勇和顽强。他们必须全力以赴,拼命奔跑,才跟得上部队前进的速度。解放上海的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前线不断有伤员运下来。黄开元他们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黄开元渐渐镇定起来。他和民工们有条不紊地运送伤员,安抚受伤的战士,甚至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受伤的战士披上。
  六个月之后,黄开元的担架队才返回靖江。民工们有一部分人走散,有4位民工在战斗中牺牲。出发时92人的担架队,回来的时候只有62人。回到家后,靖江县县委对黄开元的担架队给予了很高的赞誉和奖励。后来,他结婚成家,勤劳安稳地过日子。那六个月的支前岁月,渐渐走向记忆的深处。
常振华
16岁小小男儿冒着生命危险上战场

在滨江新区办事处富阳社区八旬老人常振华记忆里,1949年的渡江战役,八圩港到罗家港段硝烟弥漫。在同村共产党员季余庆的带领下,曾在抗日战争中为独立团冒死送过药品的常振华主动向共产党靠拢。

1948年,他和哥哥用自己的船为解放军筹粮,并运输到生祠屯粮补给点。

1949年4月21日,16岁的常振华和哥哥作为船工参加了渡江战役。他从二圩港出发,撑着木帆船,运送23军先遣部队渡江。因为从小就在船上生活,对苏锡常一带水系、道路比较熟悉,了解国民党驻军所在地,所以他就一路给解放军带路,帮助他们绘制作战地图。

“我在长江边住了80多年,现在的景色和生活,比起渡江战役前,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回忆起1949年时,常振华感慨万千。

赵玉华
“我给渡江战士缝过棉衣,补过鞋子”

1949年4月20日上午,渡江部队第28军第82师245团1营在新桥镇益民村前吉盛圩集结。245团是战斗力较强的82师主力团,一营是该团的渡江突击营。

作为“先锋刺刀”,隔天,一营的战士们将采取强攻与偷袭相结合的手段由上六圩港出发,向申港口进发,为后续部队做好重点突破。当天上午,团首长到突击营给渡江突击排慰问,他给每位战士都献了一朵大红花,战士们喜笑颜开,决心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我给渡江战士缝过棉衣,补过鞋子,还给渡江的船做过船棚。”今年94岁的赵玉华,原是泰兴人,8岁被人贩子拐到靖江新桥镇,卖到一户地主家做丫鬟。成年后赵玉华嫁入益民村,一年后生下一个大胖小子。

弹指一挥间,70年沧桑巨变
可歌可泣的战争岁月
虽然已经离我们渐渐遥远
但是不可磨灭的“东线第一帆精神
现如今仍不断激励着靖江人民!
在这片热土上,敢闯敢干的靖江人
将继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史记泰州

GMT+8, 2024-12-28 09:37 , Processed in 0.08892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