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1034
1120
3283
▲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表
解放后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是结合第一次普选进行的。那时候,调查项目少,户口项目设置比较简单,除备考项外,共设置5个项目。人口普查中唯一一次采用毛笔字书写,竖排版格式。年龄未采用出生年月日表示,而是通过岁数附带属相来表示。这部分原始资料现阶段保存下来的比较少,是珍贵的档案资料。
▲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表
!初期土改以后,划定了阶级成分,一个人的政治身份决定了他在社会上的命运。户口项目设置增加了本人成分、文化程度、职业,年龄除“周岁”外,增加“出生年月日”项。这些原始的登记信息成为了目前常住户口管理的重要底册凭证,也是目前居民信息变更更正的最主要依据。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表
改革开放初的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由于十年浩劫,间隔了18年进行的一次人口普查。这期间因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原因,户口登记有很大遗漏。因为“三普”工作的特殊性,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给予了大力援助。“三普”首次采用计算机进行录入,人口登记项共有19项,比“二普”的9个项目详细了很多。这些原始的登记信息也是目前居民信息变更更正的最主要依据。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表
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实施居民身份证制度,居民已经开始领取一代身份证,但是还没有普及。户口项目设置增加“领证情况”。“四普”从1990年7月1日零时开始,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间从此改为新十年的起始年。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表
随着“农”与“非农”二元格局的确立,户籍的背后即代表着社会资源的分配。户籍所附带的社会保障和公共资源,具体体现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福利待遇方面。人口普查项目新增“户口性质”和“居民身份证号码”项。“五普”从200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间从此改为11月1日零时。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表
外籍人员首次纳入普查。由于我国对外开放和交流的程度不断加深,到中国工作和生活的外籍人口越来越多。这期间,由于外来人口增多,增加“居住类型”、“外来人口户口所在地”、“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说明2000年后人口流动性显著增大。“户口信息核对”项目也更加具体细致。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冲击原有的管理方式,人口普查挨家挨户找人的难度越来越大,从原来的依赖派出所转变为更多地依赖物业公司。人口普查结果采用专用扫描仪直接“读”入电脑,由专门的软件进行统计分类。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表
“七普”首次采取电子化方式开展数据采集,普查对象可以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首次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开展普查区域划分与建筑物标绘;通过在普查指标设置中增加公民身份证号码,首次实现普查数据与民政、卫健等部门行政记录的全面比对核查。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史记泰州
GMT+8, 2025-1-1 14:22 , Processed in 0.09192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