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代表。老舍笔下的祥子随着希望的火苗一次一次被掐灭,最终成为行尸走肉。我想:成功的教育,应该让孩子有一个自己的梦想,不灭的希望。
有梦想,有追求的孩子,总会有开始努力的时候。
“嘀嘀”,QQ新消息提示,一个头像在跳动,“小曹”!打开一看,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奖状,小曹被评为了某学院的三创优秀学生。“有梦想,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晚,都会有成功的时候。祝贺你!”我开心地回了过去。这是小曹毕业后发给我的第二条信息,上一条还是上学期的事,那是一张记分册,他刻意用红圈标注了自己的语文成绩“98”,总分100。那时我只回了个点赞,我知道头像背后一定是他得瑟的脸。
小曹是我16级的学生,又黑又瘦,一脸凶形。他进班不久,就被老师们打上“危险分子”的标签,教室后面角落的“雅座”成了他的专座。他很坦然地接受这样的“待遇”,没有不满,没有反抗,自己干自己的事,你不找他,他也不会惹你。我和他的第一次交锋是逼他背书,他昂着头、冷漠地看着我说:老师,我背不下来,你直接告诉我抄多少遍吧。那语气不是我要求他,而是他命令我。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两次,一次是初二时,我本想和他谈谈做人的道理,他却给我讲了一节课人是虚伪的,说他曾号召别人为一个病人捐款,却被嘲笑成傻子,看不清是骗局。他因此觉得人很虚伪,明明是自己不想帮助别人,却编了一堆理由不让他人伸出援助之手。他给我讲“道理”的时候,脸上流露出的神情好像比我还懂“社会”。另一次是初三时,因带着管制刀具他被带到教师办公室受教育。不想,他却给老师大讲《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刑法》,那场景仿佛他是老师,而老师是学生,但他的言行却让我看到他理性善良的一面。
初中三年,我和他的“争斗”一直没有停止,尝到了“与学生斗其乐无穷”的滋味。不断的“争斗”让我认识到他有学习能力,没有完全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但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家庭教育无力,自卑。我要做的就是让他感受关爱,重燃希望。他怕背书,我就让他抄抄背背,从一个词、一句话开始,有成绩就表扬,不断训练他的记忆力;上课不听讲,我就注意捕捉他听讲的瞬间,提出易答的问题让他答,让他融入课堂,感受成功的喜悦;情绪低落时,就找他谈家常,表示同情,给予支持;对他课堂上偷看格斗术、编程的书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偶尔还给他布置一些要求。
与他相“斗”的三年里,我的潜意识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他感觉到老师没有放弃他,还在关心他,对他还抱着期望。初三时,空军招飞报名,他偷偷来问我,他可不可以报名,我很遗憾的告诉他,成绩不够格。体校招生时,他又表达了想报考的渴望,表示要进省队,将来也能为国争光。我一边肯定他的美好意愿,一边告诉他体校招生的专业要求,鼓励他有目标、有理想,就要为之奋斗。要抓住初中最后的时光,努力拼一把,待中考成绩出来了再选就读的学校。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小曹真用功了,被某学院录取,大概选的是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专业。
有梦想,孩子就会不断努力,不会放弃。小张是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父母“跑长途”,长期不在家,把她和弟弟扔在镇里的租住屋。她一边要管好自己,一边还要照顾弟弟。刚进班时,她的数学能考120分左右,但语文和英语考试的分数低得可怜,连“我”字都不能正确书写,作业更是难见踪影。我通过电话联系家长,与她聊天,寻找她学不好语文的根源。她数学能考好,说明她的智力没有问题,也有很好的学习能力,主要原因大概是因每次都考不好而失去学习语文的动力和信心。因此,我每次批改她的作业,都特别留意她的书写错误,给她标注正确的笔顺;她的作业只要正确的多就打“优”;帮她制订阶段性努力目标;课堂上有意将思维性的问题让她答;作业评讲时有意展示她写得好的作业;作文讲评选择她记录生活感受的片段朗读;考试取得进步时,把她的名字写在红榜的显著位置。
进入初三时,当她的语文考到了113分,同学们都感到惊喜。从30多分到100多分,这样的进步凝聚了她自己多少汗水和辛酸,我不能贪为己功,我猜想这是信心和梦想给她的力量。
“心有所信,方能远行”,让我们为每个孩子树立起人生信标,构筑梦想,见证他们踔厉风发,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