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你感觉怎么样?手术好了!”手术室里,朱莉教授俯下身关切地询问。
“挺好”躺在手术台上的老人清晰的回答到。
就在这一问一答中,苏中地区首例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在泰州市人民医院成功植入,标志着泰州市人民医院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有了新的突破。
接受苏中地区首例无导线起搏器置入术的86岁张老太,近一个月来总是心悸、头晕、乏力,甚至都不能走路。
经检查,她被诊断为房室传导阻滞,平均心跳40次/分,心跳最慢时只有30次/分,药物治疗未能奏效。
正常人心跳60-100次/分,休息时心跳减慢,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这些都是由心脏的“电路系统”控制的。这个控制心跳快慢的司令部,称为窦房结和传导系统包括房间束、房室结、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等组成,如果司令部“窦房结”或传导系统发生病变或老化,心跳就会变慢。
如果心跳太慢了,就会出现头晕、胸闷、乏力、嗜睡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猝死,植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该疾病的最有效手段。
但老太太10年前因冠心病和心脏瓣膜病先后进行了支架植入、二尖瓣主动脉置换以及三尖瓣成形术。由于患者高龄、体质差,长期抗凝,常规起搏植入囊袋感染风险极高,患者本身血管条件差,不具备常规手术条件,如果使用传统方法置入有导线的起搏器,必须跨过三尖瓣将电极导线放置于右心室,导线的存在势必影响三尖瓣的功能。
没有起搏器保护,张老太的心脏随时可能停跳。这时无导线起搏器就成了挽救张老太生命的唯一选择。
泰州市人民医院朱莉教授和团队经过术前缜密诊疗方案分析,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后,选择了Micra无导线起搏器进行置入。
这款全球最先进的无导线起搏器,大小形状如同一颗胶囊,重量仅2克,绿豆大小胶囊内整合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起搏技术元件。 4月1日早上9点,徐伟教授、朱莉教授、阮中宝教授团队开始为老太进行手术。通过股静脉穿刺,医生们利用传送管道送入“胶囊”起搏器,穿过三尖瓣,导管向前方喷射造影剂,X光透视下,起搏器抵达右心室,医生小心翼翼地将其释放,通过线左右牵拉测试,医生确定起搏器的四根“爪子”已经牢牢扎根心肌壁。
至此,手术成功完成,耗时仅40分钟。
与传统起搏器植入后需严格制动一周不同的是,手术第二天,张老太明显感觉中气足了,心不慌了,并开始下床活动了。张老太惊奇又兴奋:“起搏器真的装上了?怎么一点感觉也没有哇?”
泰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阮中宝教授说:
传统起搏器植入需要经静脉放置连接到心内膜导线,并在胸部皮下制作囊袋放置脉冲发生器(起搏器)与放置在静脉内的导线相连接。因此,存在导线移位、断裂、血栓形成以及皮下囊袋感染等风险。
无导线起搏器无需经静脉植入心内膜导线,以“微缩胶囊”的形式直接植入患者心腔内部,无伤疤、无切口,避免了传统起搏器植入带来的“皮肉之苦”,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风险。此外,该起搏器不影响置入者接受核磁共振检查。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泰州市人民医院」,搜索「tzhospital」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