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陈泉博士,从事胸外科临床工作十余年,不忘大医精诚的祖训,潜心研究胸腔镜肺、食管、纵隔手术,胸壁畸形矫治术等微创技术并娴熟运用,让众多患者避免了开膛断骨的痛苦,受到人们的赞誉。
陈泉,1983年6月出生于泰兴的一个医学世家,外祖父是孟河学派传人,解放前就是有名的妇儿中医,母亲是当地较为出色的妇产科专家。舅舅、阿姨、表兄弟姐妹等多人从医。
耳濡目染下,从小就向往成为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十多年寒窗苦读,他终于如愿以偿。
2005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6年考取苏州大学附一院外科学研究生,师从江苏省著名心胸血管外科学专家沈振亚教授,2009年毕业,取得硕士学位,2014年在职攻读苏州大学附三院胸心外科学博士,成为张晓膺教授的学生。
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认真学习,不懈努力,在领导关心、同事帮助下, 2018年7月取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当年入选泰州人民医院第二期青年技术人才。
陈泉博士从事胸外科临床工作十余年,熟练开展胸腔镜肺、食管、纵隔手术,胸壁畸形矫治术等,这些都离不开科室王鹏程、贾卫光二位主任的言传身教。
2019年他在上海中山医院进修半年,主攻肺小结节方向,重点学习并掌握了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及术前三维重建规划、“王氏”立体定位法、二维CT辨认肺段结构等关键技术。
近年来肺小结节手术前后病理符合率95%左右。作为主要成员参与胸外科近几年的院级新技术项目,跟随王鹏程、郑一鸣主任医师率先在泰州地区开展胸腔镜单操作孔食管癌切除术(胸内吻合)、单孔肺大疱、肺叶、肺段切除术、单孔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单孔纵隔肿瘤、胸腺瘤切除术等。
陈泉博士介绍,自2016年开展的单孔胸腔镜技术,如今已经日趋成熟。
此项技术通过微创在侧胸壁打一3公分左右的洞,完成肺叶切除等复杂手术,而传统的手术,需要切开20-30公分的切口,还要切断肋骨,患者疼痛不已。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
陈泉博士认为,从医者除了技术精湛外,还应当更多地给患者以人文关怀。这样一则故事,让他久久不能忘怀。
2016年,家住高港的老丁患肺结节,来医院住院,施行单孔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为良性。出院前复查,发现肺门影增宽,凭着经验和直觉,怀疑是否有其他疾病发生的可能。
为此,陈博士建议老丁做气管镜检查。
老丁不理解,我好好的,为啥要做其他检查,所以大为恼火。
陈博士找来其女儿、女婿耐心沟通,最终做通了老丁的思想工作,接受了气管镜检查,病理结果为小细胞肺癌。
患上这种疾病存活期仅有半年时间左右。
由于不能施行手术措施,便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让老丁比一般小细胞肺癌患者多存活了二年之久。
尽管后来老丁因病离世,他女儿女婿还是给陈泉博士送来了锦旗,感激地说,“要不是陈医生,老爸肯定活不了这么长时间!”
陈泉博士在临床研究上总是做有心人,他根据微创手术总结并撰写成论文,目前已发表核心及SCI论文近10篇。
工作之余,他动手发明了用于食管癌手术的逆行营养管,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目前主持南通大学临床专项课题、院级指令性科研课题、院级管理课题各1项。
回顾从医工作所走过的路,陈泉深知自己之所以能够一门心思地扑在临床和科研上,离不开岳母的默默付出,是她老人家承包了所有的家务活,担负起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的重担。
每每想到这些,他发自内心地感到愧疚。唯有努力工作,才是对家人、对患者、对社会最好的报答。
谈及下一步设想,陈博士将在临床研究方面下功夫,探讨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加速康复胸外科模式及肺结节的规范化诊治标准,争取发表有影响高分值SCI论文,重点在申报市级以上课题上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