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创伤就好比弯曲的树干,需要用东西固定支撑,才能生长得高大挺拔。泰州市人民医院创伤外科副主任医师陆奇峰博士作为后起之秀,潜心钻研正骨微创技术,为若干创伤患者解除了病痛,赢得了人们的赞誉。“用正骨微术解创伤之痛”则是他矢志不渝的目标。
陆奇峰,土生土长的泰州人,1978年2月出生,2001年6月,从南通大学(原南通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2007年7月,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2019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博士研究生毕业。
大学毕业后,他回到泰州,成为第四人民医院的一名骨科医生。三年的从医经历,让他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困惑,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他毅然辞职攻读硕士研究生。
2016年,他在泰州人民医院工作9年后再次辞职一门心思攻读博士。
如何将所学知识用于医学实践?
他从不以博士自居,而是不耻下问,虚心向科室主任学,向同行学,向实践学,一有时间就思考创伤微创技术。
2011年,他到上海长海医院进修一年,主攻创伤和关节治疗专业,不仅拓宽了视野,更加坚定了他从事微创技术的信心。
闲暇之余,结合业务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了《后路腰-骶-骨盆固定系统联合前路重建钢板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等一批有影响的高质量论文在国家级杂志发表,其中发表SCI论文3篇,他作为第一发明人参与研究的椎体压缩性骨折造模工具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提到正骨技术,特别是微创小切口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陆奇峰博士总是谈兴正浓。他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90多岁的老太,前不久,不慎摔伤造成大腿髋部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且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等内科疾病,身体的状态已不允许她进行长期卧床牵引保守治疗(长期卧床会导致高龄患者肺部感染、褥疮等致命并发症发生,威胁患者生命。但患者高龄,手术耐受性差,必须尽量减少手术时间,控制术中出血,降低手术损伤。
入院后,陆博士立即完善术前检查及准备,第二天即实施了微创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在1小时内完成,术中不扩髓,出血只有50ml,只需要三处分别长约3cm,2cm和1cm的手术切口既完成了整个手术。术后患者可以在病床上坐起并自由翻身活动,身体获得恢复。
手术中的陆奇峰
陆博士介绍,像这种病例如果按照传统保守治疗的方法进行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不仅手术创伤大、失血多,手术时间长,而且患者不能早期下床活动,甚至可能出现畸形愈合、髋翻、肢体缩短等缺点。而股骨粗隆间骨折微创手术可以使患者减少卧床时间,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固定术是高龄患者的最佳选择。
熟悉陆奇峰的人,都说他医者仁心,对于患者都能热情善待。
12月初, 60多岁的李奶奶,一个月前摔伤至左桡骨严重远端粉碎性骨折,关节面塌陷且粉碎。当时治疗被人忽悠到如皋某“鸡皮”医院做土法夹板固定。其实根据当时的骨折的复位夹板固定是失败的,患者及家人并不知晓。
李奶奶20多天后还感到腕关节剧烈疼痛,摄片复查才知道骨折还是“老样子”。后来其家人通过熟悉前的病人推荐找到了陆博士。
这时距离受伤已有三周多,属于陈旧性骨折,骨折断端已有部分骨痂生长,骨折端的碎骨块被骨痂固定在畸形的位置上,这样只有通过手术的来解决骨折复位问题,但这种陈旧性骨折的手术难度要远远高于新鲜骨折。
陆奇峰博士首先去除骨折断端的骨痂及增生瘢痕,但由于是陈旧性骨折其骨折断端已经部分吸收,骨折的对位位置识别困难,且还要抬高塌陷且完全粉碎的远端关节面,复位过程的不当操作都会造成关节面骨块的垮塌而导致手术失败。
陆奇峰博士不厌其烦地精细操作,手术经2个多小时完成,骨折得到复位,塌陷的关节面得到了恢复。李奶奶及其家属感到十分满意。
谈及今后的设想,陆奇峰博士认为微创技术是目前创伤骨科的发展方向,更是流行趋势,在今后的从医生涯中,他将不断钻研新技术,更好地服务泰州地区的创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