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道是不是连通,人行道是不是平整?道路破不破、骑车颠不颠?老旧小区生活是不是方便,环境是不是整洁,屋子漏不漏、下雨淹不淹?健身休闲设施是不是完备,照明是不是适宜,地下管网是不是安全可靠? 这是我最近经常在新闻里看到的相关市领导在下面走访时,特别关注的一些“鸡毛蒜皮”民生小事。 这些所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恰恰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无非就是自己身边这些小细节。 “百姓日用即道”,这个道很简单,但又很复杂。简单到,任何人都能一下子理解,难又难在它包罗万象,众口难调。而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是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道。 如何让百姓的日用之道成为市民津津乐道的话题,我们的领导总结了这几句话:作为城市建设者,要对这个城市、对广大百姓怀着深深的感情,时常看看想想群众哪些地方感到不方便、不满意。“群众的问题拖不得、等不得,我们没有任何借口和理由,必须履行好职责,沉下身去实干,埋下头来改进。要以绣花的功夫、钉钉子的精神,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形成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过硬成果,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些话非常的有道理,前段时间我解读了一篇关于城建惠民的文章,但一直没有发布。今天感冒坐在办公室无聊中,看到了这篇文章,我想对城市的建设者们提出几个实际性的问题,希望能为我们城建惠民工程提供些帮助。 首先,民生中的小事都应该是用脚下去丈量的,在办公室里是发现不了问题的。经常在下面巡河,我发现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为什么农村的河道的垃圾反复治理,治理干净了用不了几天就又脏了,为什么河道中垃圾这么多?我看到漂浮的白色垃圾,总是痛心疾首地怨恨。巡河时我也反复思考。其实并不一定是河道本身的问题,生活垃圾抛弃在河道中与市民素质相挂钩,如果写几篇文章痛斥一下农村人没有素质根本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农村里的垃圾收集问题是极其严重的薄弱环节。走访基层发现,很多的农村居民公用的垃圾箱严重不足。其次,城市中垃圾收集都有专门的网络覆盖,而农村中这样的配置却远远达不到。同样的问题,不光是垃圾箱,还有公共厕所。在人口密集的乡村,几百米都找不到一间公厕。于是,我经常看到此起彼伏的农村旱厕层出不穷。在污水管网不发达的农村,这些排泄物最终流进了河道。上周,去火车站附近考察文明城市创建的准备工作。同样的问题,火车站腹地方圆500米范围,连一个垃圾箱都找不到,也难怪广场上到处都是烟头和果屑了。这几天,我看到路边上号召动员创建的口号多了起来,但越是偏僻的地方,越是看不到这些所谓的动员标语。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对农村环境进行整治,但在农村中,看不到这样的宣传氛围。为什么要宣传,我认为宣传是给需要的人看的。越是薄弱的地方,宣传号召应该要加强。但,我们宁可滥到满大街到处是醒目的口号,却忽视了农村这方面的宣传。于是,我在跟一位农村人较劲的时候,他回复我一句话很经典:文明城市检查又检查不到我这里......我问,你到河里来洗拖把,你家里没有水吗?
农村人的逻辑是很难理顺的,他是这样理解的,一是其他人也这样做,二是,我们洗了这么多年,都没有问题,怎么今天有问题了?对这样的反驳,我只能粗暴地回怼了:人家杀人放火,你难道也跟着去做吗?然后,他又例数村干部的总总不是,我扯着嗓子问道:村干部把拖把拿到河里来洗吗?城市的垃圾运输管网覆盖不了农村, 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基础的设施不足,更容易加剧这方面的问题。 最近,有很多的网友跟我谈起了河道水质的问题。我现在俨然成为了这方面的专家了。他们列举了种种不是之处,我也很明白这中间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了。以前,我是支持小区环境微整治的,但现在,我却一点都不敢支持了。有的部门把微整治当做政绩来做,那只能是一些花架子的工程。小区环境整治的民生的工程只能算是“亡羊补牢”的措施,如果当做政绩来做的话,只能说是不要脸了。我希望小区的整治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一次性的拿方案,要按照系统的规划,全盘的模化来推行,不要误判微整治就解决了所有问题。小区的改造工作必须要雨污水改造先行。做一个小区就要彻底地解决一个小区的地下问题。小区整治不需要补疮疤,如果道路的污水管网都没有成型,小区里搞污水管网算个什么道理?有时候,陷入误区很容易,但尖锐的批评不愿意听,那也只能说明政府还没有能沉下身子听听民间的声音。我想说一句根本性的话:新建的小区必须要将污水的管网、路灯照明的管网、网络通信的管网等一系列配套设施设备纳入施工的监督和房屋竣工的验收范围;老旧小区的整治,希望能统一的规划,一次性解决问题,条件不成熟可以等,先把能解决的解决,但一定要事先规划好。今天就先谈到这里,后面我会陆陆续续的把一些民生问题给剖析出来,供大家参考。我觉得下一篇文章,有必要谈一谈泰州的路了。
狗眼看泰州
2019.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