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高先生是一名公交车驾驶员,到医院治疗前,腹部断断续续疼了3天。“他以为是胃病犯了,让家人到药店买了止疼药,可吃了以后没效果,而且疼痛持续加重不缓解,这才赶到医院就诊。”高先生送到急诊时,临床状态很差,血压高压只有60毫米汞柱,四肢湿冷、满头大汗、频发恶心呕吐,他们当即给予快速扩容补液及药物升血压。这时候的心电图显示,高先生出现了急性心肌梗死。
受影视作品和社会新闻影响,大多数人印象中的急性心梗发作场面是突然倒地、无声无息,但其实很多心梗患者发病有一定的“时间轨迹”,若能及时发现,尽早就医,就能争取救治机会。急性心梗在发病前,会用不同部位的疼痛提醒我们,而且疼痛位置具有不确定性,可能表现为牙疼、肩膀疼、胸部疼痛、胃疼等。有研究发现,超过半数心梗患者在心源性猝死前1个月曾出现症状,且九成患者在猝死前24小时会再次出现症状,但只有约19%的患者呼叫了救护车。
“发病前1小时,是阻止心梗发作的最后机会,患者会感觉疼痛症状越来越严重,难以缓解,常伴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这预示着心脏中的一支冠状动脉马上就要完全堵塞,心肌缺血情况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孙纪荣介绍,当时血管造影显示,高先生有两根冠状动脉血管完全堵塞,他和团队迅速做好手术准备,很快为高先生实施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等抢救措施,并对其“罪犯血管”进行了快速有效疏通,术后恢复良好,也没有留下后遗症。
对于这类急性心梗患者,泰州四院胸痛中心有一套完备的急救治疗流程。另一位44岁患者就诊时,也是“绕过”急诊室、CCU,通过“绿色通道”直接送往导管室争分夺秒抢救,最终救回。
“但有时医生‘急’不一定有用,很多患者平时不关注健康,忽视自己的身体感受,等到发病了,就很容易错失治疗机会。”孙纪荣说,中青年群体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力,大多数承担着家庭重任,但为了能长久的陪伴亲人,暂时的修整是必要的,至少要做到每年定期体检。如有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平时更要戒烟限酒、控制“三高”,还要劳逸结合、及时排解不良情绪等。
孙纪荣还提示,糖尿病和心梗关系密切,因为糖尿病极易导致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此外,心梗也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更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因此,市民切莫因为自己年轻就为所欲为,任何时候都要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这是最基本的保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