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是一个生性活泼的女孩子,她喜欢与朋友聚会。有一次她参加好友的生日聚会,事先未告诉家长,比平时晚了近三个小时回到家。家长非常着急,打电话问老师,到学校去找。小芳回到家就受到家长的责备,甚至“处罚”,因为她违反了“晚上必须早回家”这条家规。小芳很难过,她想不通为什么家长老用家规来压制她。
应对: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们认为“代沟”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是不可以消除,消除“代沟”需要我们与父母双方的共同努力。作为子女,要理解和尊重父母。父母在人生的历程上走过了几十年,作为过来人,在许多事情上都有着丰富的经验,比如小芳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并未知会家长,而且比平时晚了三个小时,在这个三个小时,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父母对此担心,是正常的,小芳事后应该跟父母道歉。作为父母,应该精准把握时代的脉搏,传统的家规家风对于晚辈已经不能形成强制的约束力,反而需要与子女之间平等协商,就某些问题达成一致,再约法三章,共同遵循,小芳对于家里的家规没有认同感,才造成了这次冲突,另外,父母面对孩子回家后,不应立即责备。小芳参加完聚会,正在兴头上,而父母正在火头上,双方都比较兴奋,此时去解决问题,也不能取得好的结果,应该在双方都冷静后处理此事,最终达成共识。
莉莉放学以后,把书包一扔就打开电视,正看着,妈妈下班了。“莉莉,你怎么又看电视,放学就知道看电视,作业做完了没有?”“就看一会儿,把这集看完。”莉莉继续看电视。过了一会儿,妈妈从厨房出来看到莉莉还在看电视,气不打一处来:“你这么大了,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不好好读书,看你将来能干什么?快点把电视关了!”妈妈命令道。莉莉来劲了:“吵什么,烦死了,哼!”说着起身回到自己房间,“砰”地关上了门。
应对:加拿大沟通分析创始人艾瑞克.柏恩,提出PAC交互作用理论,每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情境下都有不同的心理状态,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成人自我状态A(ADULT),父母自我状态P(PARENT),儿童自我状态C(CHILD)。P父母自我状态的人,很喜欢向人说教,时时以专家或长者自居,或者以自身的威势强求别人就范,A成人自我状态,任何处事都理性得没有一点情感,不懂得享受人生,不懂得适当放松自己,C儿童自我状态,常处于一种幼稚状态,感情用事,任性,从来不尝试控制情绪,喜欢乱发脾气,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迁就你。
孩子们与父母在青春期前的交流是PC互动模式,孩子处在C状态,父母处在P状态,这种交流模式是平行状态,一般不会出现任何问题。而到了青春期,孩子已经不自觉地把自己的状态调整为A状态,而父母不为所动,依然坚持P状态,势必产生交叉互动,产生冲突,解决此类冲突的办法就是遵循基本的人际交往法则,变交叉互动为平行互动,要么孩子重新回到C状态,要么父母改变自己与孩子的交流状态,变为A状态。这两种模式都可以让冲突化解,但是前一种做法不符合孩子自然发展,从长远来看,是一种下策。所以,父母放下身段,以成人A状态尝试和孩子进行交流,这样双方都获得了成长。所以在本案例中,莉莉的妈妈应该主动调整状态,以平等的原则,按照成人对成人的模式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