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在市人医南院产房里,两位素不相识的待产妇因为一起生娃成为“生死之交”,生完孩子,两人用亲身经历讲起了生育经,直夸“分娩镇痛”技术是医学之光。
今年25岁的刘女士怀的是头胎,怀孕时就听说过分娩镇痛,但她担心麻醉药对胎儿有影响,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晃晃悠悠到了38周+4天,刘女士吃了顿火锅后见了红,随即拎着大包小包来到市人医住院。
当天夜里,刘女士开始出现痛感。
她回忆说:“开始的疼痛有些像要拉肚子,数着次数算着时间,发现自己达到规律宫缩的标准后就来到产房,助产士一摸,说开了一指,后来慢慢就痛到熬不住,浑身发抖,每次痛感来袭都得拼命蜷缩身子,且疼得无法缓解。
渐渐的,疼痛蔓延到整个腰背部……”
陪产的丈夫眼看妻子疼得满脸泪水,主动找到助产士,要求给妻子上无痛。
没多久,麻醉医生为已经开了三指的刘女士做了椎管内阻滞,就是将镇痛药物注入硬膜外腔,以达到缓解分娩疼痛的目的。
10分钟后,刘女士的状态立马不同了,整个人轻松了不少,不再喊痛,甚至能自己起身在床边转悠。
同在产房待产的谭女士亲眼看见了刘女士接受分娩镇痛前后的巨大反差,对生产十分紧张的她连忙拉住麻醉医生,询问自己什么时候能用分娩镇痛。
麻醉医生告诉她:“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有了规律宫缩就可以上分娩镇痛,不需要等开三指。”麻醉医生的答复让两位准妈妈十分疑惑:分娩镇痛不是一直要求开三指才能用吗?
对此,市人医(南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朱雅斌说,大量临床研究及数据分析表明,潜伏期开始椎管内镇痛并不增加剖宫产率,也不延长第一产程。
因此不再以产妇宫口大小作为镇痛开始时机,产妇进入产房,只要有镇痛需求,就可以实施。
分娩镇痛,旨在最大程度减少产妇在分娩时的疼痛感,因为在麻醉医生看来,一味地让产妇在疼痛中分娩其实是不健康的,最理想的方式是在微笑中愉快地分娩。
朱雅斌认为,“分娩痛除了能帮助判断产程之外,对于母亲和孩子百害而无一利。”
对于产妇来说,过分的疼痛不仅会对心理造成创伤,在生理上也会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
而且,疼痛是一种恶性循环,在生产过程中,疼痛——恐惧——焦虑——疼痛如此循环,每次宫缩的疼痛都会造成身心伤害,并且会分泌相关激素,导致宫缩乏力。
对于胎儿来说,母亲感受到剧烈疼痛时会呼吸急促,会导致胎盘供给的氧分减少,胎儿容易出现“酸中毒”,增加新生儿出生风险。
朱雅斌介绍,椎管穿刺硬膜外镇痛的分娩镇痛技术,不仅药物安全、剂量小(仅有剖宫产的1/10)、起效快,还能在镇痛的同时不影响运动神经,99.1%的产妇可下地行走,宫缩强度和频率与镇痛前并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并不会延长产程。
在麻醉医生的帮助下,刘女士和谭女士在谈笑间完成了最艰难的开指过程,随后生产时,轻松配合助产士用力、呼吸,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顺利产下了各自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