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泰州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4148|回复: 0

【品 • 高见】标准引领迈上高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张晓刚谈中国钢铁的发展

[复制链接]

2221

主题

2469

帖子

7125

积分

积分
7125
发表于 2021-11-10 08: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1996年产钢量突破1亿吨开始,中国连续25年稳居全球钢铁生产和消费第一位。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粗钢总产量的比重接近57%,可谓占据世界产钢量的半壁江山,但中国仍有少数高端钢铁产品依赖进口,今日的中国钢铁面临着“大而不强”的问题。




084538r2pukekegdp2um2q.jpeg

在2021(第三届)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标准化论坛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星闪联盟理事长张晓刚指出:“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到今天,应该更加聚焦于如何让标准发挥作用,来实现中国钢铁工业和中国钢铁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标准引领

在钢铁工业转型发展中至关重要

张晓刚认为,中国钢铁工业采取从引进到再创新的跟随式科技创新方式,用30年~40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钢铁工业100年的路。现在,中国钢铁工业已经到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标准是质量的技术基础,要想有高质量,必须先有高标准

中国制造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3个问题:一是要解决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过度追求速度、数量的增长方式转向追求质量的问题,二是要解决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和技术含量中低端的问题,三是要解决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问题。

标准引领在中国钢铁工业的转型发展中至关重要。已经做了25年世界老大的中国钢铁工业,必须从自身发展的实际出发,去寻找在标准引领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做强钢铁

重点要解决质量技术基础薄弱问题

在张晓刚看来,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在于产业技术基础薄弱和产业质量技术基础薄弱。对中国钢铁工业来说,关键在于后者。就钢帘线生产而言,目前,国际先进水平已经能做到每100盘中只有2个~3个断点,而中国钢铁工业能做到每100盘中6个~10个断点,在实验室也能达到3个~4个断点,但可重复性差、合格率低。

中国钢铁产业为何会质量技术基础薄弱?张晓刚介绍,从实验室的小试、中试到生产现场的验证流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标准互认的过程,而标准互认的基础是数据互认。如果数据不可互认,那么标准就不可互认;如果标准不可互认,那么实验室的验证能力就不能有效解决高端产品的质量问题。另外,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能否实时监控、及时上传,以及实验室数据能否不被篡改,都是实现数据互认的重要前提。



数字技术

是解决基础薄弱问题的重要手段

针对如何解决中国钢铁产业技术基础薄弱和质量技术基础薄弱的问题,张晓刚提供了两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旨在解决中国钢铁产业技术基础薄弱的问题。中国钢铁工业已经占据世界的半壁江山,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也只能依靠行业头部企业的原始创新,甚至是颠覆式创新。

第二种方案旨在解决中国钢铁产业质量技术基础薄弱的问题,即科学实验的验证能力问题。一方面,张晓刚认为,数字技术在未来10年会颠覆中国任何一个产业,而标准则是维护数字经济的规则,可通过“标准+检验检测”再结合数字技术的方式,实现产品质量均等化,从而实现数据互认。另一方面,张晓刚指出,国际标准化发展的趋势也是发达国家在钢铁产品生产过程中提升质量保证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可通过“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实现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史记泰州

GMT+8, 2024-12-29 13:20 , Processed in 0.07351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