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 美国当地时间5月16日 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 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 来源:央视新闻微博截图
“我是苏州人!” 尽管贝聿铭出生在广州, 在上海和香港都住过, 但他不止一次说过, “贝家在苏州已经有600年, 我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贝聿铭和故乡苏州 有着难以割舍的情谊
5月17日上午 苏州博物馆官方微博发文缅怀称: 苏州博物馆是 贝聿铭百年建筑设计人生的心血凝结 是留给苏州人民最为珍贵的礼物 更是他最心爱的“小女儿”!
苏州博物馆是贝老百年建筑设计人生的心血凝结,是留给苏州人民最为珍贵的礼物,更是他最心爱的“小女儿”。我们震惊于噩耗,更深怀感念。感恩贝老为苏博付出的全部心力,感恩贝老为观众带来的艺术惊叹,感恩贝老为每一位苏博人激发的骄傲和努力。贝聿铭先生虽已离去,但凝聚他生命之光的苏州博物馆将永远铭记和怀念。愿贝老于天堂永安!
1917年出生于广州,祖籍苏州。贝聿铭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经典佳作遍布世界各地。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贝聿铭的设计包括肯尼迪图书馆、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等。
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苏州博物馆
吴中贝氏:曾经的名门望族
贝聿铭祖辈是吴中的名门望族,在清朝时,贝慕庭为吴中巨富,与戈、毛、毕姓人家合称为当时“苏州四富”。
颜料大王贝润生是贝聿铭的叔祖;其祖父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父亲贝祖贻则是中国银行的行长。
作为在苏州发展了约六百年的望族,贝家拥有苏州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狮子林。
贝聿铭在狮子林
贝聿铭少时与堂兄弟们在狮子林中玩耍,假山中的山洞、石桥、池塘和瀑布给了他无穷的快乐与幻想。
园林中的生活让贝聿铭意识到:人以创意为自然添色,自然也激发人的创作灵感。这个理念成为他设计生涯的原点。
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对建筑、对光影独特的感知,使得他后来许多作品中对光影的成熟运用,令人叹为观止。
苏州园林中,贝聿铭最喜欢狮子林,其子贝建中最爱的则是网师园。
1976年贝建中第一次去苏州。“去了那里才知道这座城市的模样,“苏州是‘整个家庭’的故乡。”贝建中说,“如今山塘街上的贝氏祠堂更像是一座博物馆,这里会告诉我关于家族的历史。”
在贝聿铭心中,苏州是独一无二的。“我的父母曾经做了个比喻,佛罗伦萨是意大利的文化中心,威尼斯是水乡,苏州是合二为一的。”贝建中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苏州博物馆被他称作 “最亲爱的小女儿”
贝氏家族在世界各地包括江苏留下了不少经典作品,贝聿铭晚年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被他称作“最亲爱的小女儿”。南京六朝博物馆则是由贝建中领衔担纲设计。
85岁时,贝聿铭决定设计苏州博物馆,用他的话说是给自己一个了解老家的机会。遗憾的是,2006年苏州博物馆建成后,他再也没有回来过。
在苏州博物馆的设计里,贝老将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到室内。
他用材创新,让极简线条的几何造型,勾勒出传统园林的飞檐翘角,用一池湖水描绘出远山青黛。
“我最感兴趣的,一直是公共项目,而我认为最好的公共项目就是博物馆,因为它是一切事物的总结。”贝聿铭曾这样表达他对博物馆的偏爱。
贝老先生曾说,“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设比我在国外搞其它建筑设计要难得多。”苏博对他来说,更像是一个有生命的小女儿,令人惦念,怜爱。
在开馆仪式上贝老曾激动而自豪地说:我73年前离开中国,但根在中国、在苏州。这个博物馆新馆,就是我对家乡的一点小小贡献。
如果说,苏州博物馆是贝老的封山之作,那么六朝博物馆则是贝老和儿子贝建中两人亲历合作的“成果”。
南京市博物馆总馆馆长曹志君透露,六朝博物馆在设计之初,贝老亲自画了草图,不过后来由于年事高等原因,没有更多的参与,具体事项都是贝建中亲自操刀。
2014年8月,六朝博物馆开馆,贝聿铭还发来了贺信。
最想念的苏州的鸡头米
贝老一直心系着苏州,在他百岁生日来临之际,苏州美术馆曾举办“贝聿铭文献展”。
展览从家源、治学、建树、荣誉、祖国、回家六个部分,展出百岁贝老一生的成就。
当时,贝老先生的侄子,贝念祺从美国赶到了苏州。
他说,伯伯身体很好,因为年事已高已经很少旅行,因此也无法再回家乡。“上了年纪之后,他更加怀念小时候在苏州的故事。”
贝念祺说,他最遗憾的是,在美国吃不到正宗的苏帮菜,尤其是鸡头米。
百岁生日 他收到来自家乡的礼物
两年前,贝聿铭一百周岁,当时贝建中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父亲身体还不错,每周都会出去散步,家里有一辆运动自行车,他会在家骑个5分钟。”
为了庆贺贝老一百周岁,贝家子女为父亲举办了一场生日宴会,邀请的都是亲戚朋友、曾经和贝聿铭一起工作过的同事、业主。他们从世界各地飞到纽约参加宴会。
苏州美术馆特别举办的“贝聿铭文献展”上设置了“给贝老书写贺卡”的单元,写这些贺卡不仅仅是苏州市民,更多的是那些专程赶到苏州看展览的建筑师们。
林兵是贝聿铭的弟子,跟随贝聿铭工作十余年。在参加贝老百岁生日宴前,林兵特地回了趟苏州,从1525张贺卡中挑选出100张带到了美国,这份来自家乡的礼物也让贝老当时非常开心。
2017年贝聿铭百岁生日宴上的资料照片
他说: 最美的建筑 应该建筑在时间之上
“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贝聿铭曾这样说过。
贝聿铭学建筑,要从电影《大学幽默》说起。在他17岁高中毕业后,父亲希望他能学金融,好子承父业。但一部名为《大学幽默》的电影却让他违背了父亲的意愿。电影中描述的美国大学校园建筑和校园风情令他对建筑设计有了浓厚兴趣,他就明确了“我要当一个建筑师”。于是,他选择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设计专业,后又转学到造诣更高的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27岁时在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深造。
从哈佛毕业后,贝聿铭开始了自己的建筑职业生涯。70多年来,这位建筑界的华裔奇才为世界带来了各种精彩绝伦的作品。包括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苏州博物馆等。
贝聿铭的作品多以公共建筑和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追求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他的建筑作品散布全球,包括中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卢森堡、甚至远至卡塔尔。
曾有人这样评价贝老: “贝聿铭是一个难得的跨文化样本, 他从东方和西方 两种截然的文化土壤中汲取了精华, 又游刃有余地在两个世界里穿越。”
而他的家乡苏州 这里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假山怪石 甚至于时令美食 如此种种都浸润在贝老的生命里 成为一种执念
大师,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