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选秀打投倒牛奶让舆论哗然,后有面包店处理不合格面包被约谈冲上热搜。《反食品浪费法》正式实施以来,大众对食品浪费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近日,“临期食品市场规模超百亿”话题再次引发热议。 《反食品浪费法》中提到,食品经营者应当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
以往,临期食品的处理是不少商家面临的难题,如今这些临期食品不但不愁销,还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 一盒售价15元的曲奇,作为临期食品打折促销,只要8元就能买到。便宜划算,成为不少年轻人选择临期食品的理由。 过去,临期食品似乎跟追求消费品质的年轻人没什么关系;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购买临期食品的行列中,临期食品日益成为他们的新宠。 在社交平台上的相关社群中,年轻人们互相安利临期食品的店铺、分享购买经验。大家不再将购买临期食品视为抠门、寒酸,这也为我们的生活注入了低碳环保、减少浪费的新风尚。
左为临期酸奶,右为正价酸奶 “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选择临期食品是一种不错的节俭生活方式。这背后不仅与反食品浪费的社会大环境相关,也反映出年轻群体消费心理的变化——只要在安全范围内,购买的商品本身符合个人需要,“面子”的事可以放一放。确实,这种对冲“面子消费”去繁就简的消费观念,不仅能给个人的钱包减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粮食浪费问题。这种消费观念上的“返璞归真”,也是贯彻“反浪费”的一次实践。
北京的一家临期特卖商店中,明确展示原价和“临期价”。 选购临期食品时需注意查看保质期,应在保质期内将食品食用完。此外,要理性消费,不要因为优惠就大量囤货,无法吃完而超过保质期会造成浪费。 在购买临期商品时,要留心商品的保存条件是否和标签上描述的一致。同时要细心观察食品是否出现霉变、气味改变、颜色改变、状态改变等情况,不购买出现异常的食品。 不同类别的食品保质期不同,其劣变的速度也不同。对于营养丰富、水分含量高的食品,应谨慎购买。 要想安全、合理地利用好临期食品,还需加强监管,避免“临期”变“过期”,伤害了消费者的胃和心;相关部门也可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商家合法合规出售临期商品,让“临期销售”不单单是一种营销行为或针对《反食品浪费法》的合规手段,而是成为全社会节约粮食的共同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