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也深刻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对于力量相对来讲比较薄弱的工人阶级来说,不能单靠自身的孤军奋战,必须要同其他民主力量合作,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1923年6月党的三大召开,这次会议主要讨论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关于统一战线这个问题,早在1920年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就提出了一个基本思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可以而且应该与资产阶级的民主派合作,以反对帝国主义,但要在合作中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
大会经讨论决定,应以党内合作的形式与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这也是在当时能够为孙中山和国民党所能接受的唯一合作方式,党的三大之后国共合作的步伐逐步加快。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会议从政治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的含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了联俄联共辅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国共两党合作和各革命阶级联合的基础。
在组织上,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可以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一个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结合而形成的有机战线的统一整体。大会还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张国焘等成为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同时还有多名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中担任重要的职务。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这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统一战线政策的重大胜利,也是孙中山先生推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功绩,标志着他这一生最为重要的转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为了促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迅猛发展,在前苏联政府的积极帮助下,国共两党合作,创办了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的军政人才。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军事活动,也正是从黄埔军校开始的,并由此开始了解军事的重要性,同时国共两党的合作,统一和促进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促进了北方革命运动的发展,也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为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