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泰州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7394|回复: 0

【党员冬训】“四史”云学习|地方历史微课堂——渔行志③

[复制链接]

2488

主题

2727

帖子

7950

积分

积分
7950
发表于 2021-3-18 14: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41525brzcpcipc3t7kktw.png

渔行志


141525u1uu70s7k4w107z7.png
141525eyjgv5cdymhgyda0.png




01

地质地貌

渔行社区辖境内地质属里下河平原区。地质年代的第四系沉积物所覆盖。地面以下400--1400米的基岩是玄武岩的"古潜山"。本区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地质属新生代。境内构筑地基的结构层,由于成因类型各异构成地基土也截然不同,因其上部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不同,大体上可分为良好区、软土区、杂填区和不良区4个工程地质区。全境地势平坦,南高北低,河网密布,地面标高2.6--5.5米。

7000年前,海陵境内由南往北渐次成陆,又经长江与淮河共同冲积而成现状。区内地势平坦,南高北低,南部多为平地,最高处岳墩标高20.28米,以通扬公路为界,北部属里下河平原区,南部属长江三角洲平原区。

渔行社区地处长江(通南)水系与淮河(里下河)水系的交汇处的海陵区北都,河流纵横,水网密布,境内水域广泛,属于淮河水系。

141525mrhhhuuieexwaenw.png
141525g067gxs6sslxg3si.png

02

气候气象

渔行地区所处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热量充裕,降水丰沛。年平均气温在13.9℃—15.7℃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049.1毫米,年降雨日平均为116.3日。降水量年间变化很大,最多为1694毫米,而最少仅为395.5毫米。一年中有3个多雨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春雨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梅雨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台风季节。一般3月底4月初进入春季,6月上、中旬进入夏季,9月中旬进入秋季,11月中旬进入冬季。常年风向以东南风居多,春夏雨季多为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多偏北风。平均风速为3.4米/秒。

141525nvfwwglw5amg5w5z.png
141525tku44kdjrdk4k4zd.png

03

自然灾情


泰州的灾害性气候


暴雨 自1953年以来,泰州仅1955年、1967年、1978年未出现暴雨,出现暴雨最多的为1956年,计9天。1953〜1987年的35年中,大于100毫米的大暴雨出现14天,大于150毫米的特大暴雨出现6天。暴雨易引发洪涝,雨涝较严重的年份为1954年、1962年、1969年、1970年、1972年、1975年、1991年等。

干旱 1953〜1987年的35年中,泰州有26年出现旱情。旱情最严重的1978年,梅雨期基本无雨,盛夏又晴热少雨,全年雨量不足400毫米,多处地方水源枯竭。春旱对三麦生长及春播作物的出苗均有一定影响,但春旱不常有,1953年以来仅1953年、1971年出现。盛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西移控制本地区,气温高、雨水少,极易出现夏旱(“伏旱”)。若梅雨期无雨或少雨,盛夏的旱情则特别严重,对水稻、棉花等秋熟作物的影响极大。夏旱出现的次数数多于春旱,平均4〜5年一遇。入秋后北方冷空气势力日渐增强,在稳定的高气压控制下,长期晴好无雨,形成秋旱与冬旱。秋旱约5年一遇,冬旱4〜5年一遇,有时秋旱与冬旱连续出现,加重旱情,如1987年11月20日至次年2月18日,秋旱与冬旱持续80多天,使三麦播种与出苗受很大影响。

台风 泰州平均每年有1〜2次台风影响,1962年最多,达5次;也有的年份无台风影响。台风影响的季节为7〜10月份,以8月与9月最集中。伴随台风出现的狂风暴雨往往使农田受淹、作物倒伏、房屋倒塌,如1965年8月19〜22日受第13号台风影响,瞬间极大风速40米/秒,并出现暴雨,给城乡人民生命财产与国家经济建设造成较大损失。有严重灾害的台风2〜3年一遇。台风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伏旱与秋旱。

冰雹 冰雹主要出现在春末夏初,往往与狂风暴雨同时出现,并在一条线上移动。1953〜1987年间出现7次降雹现象,平均约5年一遇。

寒潮 寒潮出现于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尤以12月与3月机率最大。每年至少2〜3次寒潮过境,最多的年份有7〜8次,常给越冬作物造成严重冻害。1955年1月4〜6日,受強寒潮影响,降温幅度17. 1℃,极端最低气温一19. 21℃。降温幅度较大的强寒潮还有1970年1月3〜5日、1980年1月28〜30日及1987年11月26日。

连阴雨 春、夏、秋三季都可能出现连阴雨。1955〜1987年,发生春季连阴雨16年19次,不到二年一次,夏季连阴雨11次,平均三年一次;秋季连阴雨较多,在33年中有20年25次,1年多即出现一次。春季连阴雨最长的有17天〔1985年5月3〜19日〕,1955年、1964年、1983年分別出现两段连阴雨。夏季连阴雨最长的有16天〔1971年6月1〜16日〉,秋季连阴雨最长的有29天(1980年9月1〜29日)。


历史上记载的渔行重大灾情


宋元丰四年(1081年)

飓风大雨,淹没州城,鱼行成为泽国,田舍损毁无数。

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

大旱,井枯河竭,斗粟可易男女。

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

五月,暴风雨20天不止,房损屋塌,居民浮木栖身。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夏大旱,飞蝗蔽天,禾苗食尽。秋,飞蝗复至,未稼无存。

明天启三年(1623年)

十二月,地震,屋毁人亡。

清康熙七年(1668年)

六月,地震,河水触岸有声,房屋倒塌。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大水成灾,百姓流徙。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

六月十八日,运河在马棚湾决口。次日,张家沟复溢,鱼行田地多数淹没。

清同治五年(1866年)

秋,高邮湖盛涨,清水潭缺口。下河民房漂没无数,禾稼尽淹。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

入冬以来,天气奇寒,禾木冻孔,鸡蛋冻裂。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秋,大雨,高邮湖涨溢。农田民房半数被淹,冬麦不能下种。

1921年

农历七月,大雨连绵四月,秋水盛涨,鱼行成泽国。8月14日车逻坝溃,9月1日斜丰港堤崩溃,洪水成災。

1931年

夏季 6月下旬起,风雨连日,江、淮、湖、海并涨,运河水位陡增,省府电令开坝,8月2日开车逻坝,4日放新坝,南关坝溃,26日南塘坝崩,里下河地区田庐尽没,人畜漂溺无数。泰州城北地区成水乡泽国,丁冯、渔行一带,一片汪洋,树梢浮于水上。

141526yj5b3kprll3hk001.png

1931年大水过后的城北惨状

141526fhpv1rr58ddj4fdx.png

1931年孙家桥至渔行一带灾情

1933年

1月15日大雪翻卷,积雪1米多,天气奇寒,河面封冻断航月余,蔬菜麦苗冻死。

1952年

6月8日发现蝗灾,在泰州市与泰县联合灭蝗指挥部领导下,到16日基本扑灭。

12月19日 寒流过境,风雪交加,地冻三尺,越冬作物严重受损。

1954年

7月-9月 连降暴雨,江淮并涨,7月22日,下河水位3.17米。鱼行被淹。

1955年

1月 大雪连降7日,接寒流侵袭,1月6日最低温度-19℃,河港封冻20天。

6月 月降雨量达393.4毫米,新城、智堡两乡被淹,新通扬河侧300亩稻田沉入水下,千余亩稻田平水。

1959年

8月 40余天降水量仅25.6毫米,旱情严重。

1961年

4月 风灾。7月旱灾、蝗灾。秋粮大幅减产。

1965年

8月21日 13号台风袭境,最大风力12级,3天连降暴雨172毫米。农作物倒伏,房屋倒塌。

1975年

由于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兴建胜利圩工程,渔行地区彻底消除了水旱灾害。

1991年

5月下旬至7月中旬,里下河地区发生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梅雨,渔行部分低洼地带积水受淹。

141526ui858brczv5dzrwe.png

1991年泰渔公路行人涉水


待 续

141525vjy3wsqy29zyydds.png
141525g5uve9v1o7vi5vui.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史记泰州

GMT+8, 2025-1-8 05:08 , Processed in 0.07396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