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素有“教育之乡”的美誉,自古崇文尚儒,尊师重教。一直以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泰州教育的品牌越来越响亮、特色越来越鲜明、老百姓也越来越满意,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一些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一定影响。
一是立德树人任务有效落实。实施素质教育“5+2”工程,健全学校、家庭、学生、社会四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推进“行政班+走班”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动教育教学深度革命。率先推行美育进中考,推进体育中考改革,获批江苏唯一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开展“关爱留守学生、争做教师妈妈”活动,为全市所有留守学生提供“一对一”或“多对一”关爱,“教师妈妈”团队荣获“中国好人”称号。全面推行弹性上放学制度,率先出台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意见,切实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二是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在全省率先由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促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决议》,深入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0.19%,省、市优质幼儿园覆盖率93.73%、位居全省前列。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形成“一地一特色”集团化办学模式,基本消除大班额,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达省标准化建设水平。三星级以上优质高中全覆盖,四星级高中比例57.6%,创成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1所、培育学校3所。建成省现代化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5所、省优质特色职业学校1所、省领航学校建设单位3所。南京中医药大学设立泰州校区,江苏牧院入围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国控口腔医学专业成功获批。
三是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构建以“面向全员、瞄准高端、提升薄弱、项目推进、整体优化”为内核的卓越教师培训体系,“十三五”期间,新增省特级教师39名、正高级教师61名、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2158名。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涌现出全国十大“最美教师”陈锦华、三次援藏的“中国好人”钱维胜等一批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群体。制定教师校长交流规划,强化制度保障和考核激励,加大交流力度,2020年,全市参加交流教师占比26.85%,参加交流骨干教师占比34.36%,远超省定标准。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教师职业吸引力不断增强。
四是教育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坚持教育投入只增不减、占可用财力只升不降。“十三五”期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513.79亿元,年均增加4.97亿元,增长5.44%。完善和落实各级教育规划,累计新建学校147所,新增校舍198.8万平方米,新增学位9.14万个。加强学校章程制度建设,推进民主管理,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创建“泰州市法治校园”152所。全市域创新推行校园周边“交通岗、治安岗、城管岗、食安岗、文化岗”管理模式,建立全省首个学校安全教育实训基地,累计线上培训教师1.3万余名,线下实训教师近万人,获评安全教育实验区“全国示范单位”。
步入“十四五”发展新征程,泰州教育既面临新挑战、新使命,更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新机遇。牛年正月初九,泰州市委市政府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召开新春第一会,并围绕资源供给、教师管理、经费保障、落实职责等方面,出台加快推进教育优先优质发展的18条政策意见。这是建市以来的首次,会议规格前所未有、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鲜明态度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厚情怀。此次会议明确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努力做到“三个最”,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以最好的资源支持教育。明确中小学(幼儿园)在编教师奖励性补贴标准参照当地公务员综合考核标准,并建立同步增长机制;核增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优先保障教育设施用地布局,严格预留和管控,将学校建设列入各级政府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并适度超前。统筹一定数量的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周转池”,提前一年落实新建学校刚性编制计划。
二是以最强的改革支持教育。建立学校自主管理权力、教师减负、学校权力监管“三张清单”,保证教育教学、人事工作和经费使用自主权,规范教育、管理、服务的标准和要求。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探索建立校长职级制、见习校长制和教育基金。建立惩戒机制,探索转岗、待岗、解聘等教职工退出机制。允许教育部门、四星级普通高中和省现代化示范职业学校自主实施招聘,鼓励高品质示范高中个性化招聘国内外顶尖优秀毕业生。
三是以最大的关爱支持教育。将教育改革发展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每年至少召开2次党委常委会会议,集中研究解决教育问题,并将教育工作情况纳入年终述职内容考核考察。开展形式多样的“礼赞教师”活动,市委市政府每五年表彰一次的市级优秀教师、校长和教育工作者,享受市劳模待遇;市政府每两年公布一批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和特级班主任。
此次会议的召开,让全市教育系统既倍感精神振奋,又深感责任重大,泰州将保持奋进姿态,扛起使命担当,使出洪荒之力,对标一流,学赶先进,全面聚焦办学业绩,全面推进内涵提升,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全面深化教育治理,以“优质”回报“优先”,以群众的“满意度”回馈政策的“含金量”,努力奋斗出泰州教育的高光时刻。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一是强化中小学德育工作。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德育工作范式。实施精品思想政治“12345”建设工程,深化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联盟建设,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班主任专业发展领航计划,实施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十四五”期间,建成市级项目100个、省级立项项目30个以上。
二是构建学生全面发展机制。深化素质教育“5+2”工程,推进主题德育、自主学习、青春活力、实践体验和未来素养五大行动,构建区域推进展示和学校“微创新”激励两大机制,激发学校发展素质教育的动力与活力。开足上好体育课,健全学生全员参与的体育竞赛机制,继续做好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工作。“十四五”期末,力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提升到52%以上,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力争每年下降1%。构建课内课外一体化美育机制,开展各类劳动实践体验,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和劳动技能。
三是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成长。实施心理健康教师成长领航计划,健全学生心理三级服务体系,构建家校联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包保、学生联组联防三项机制,探索社会、家庭、学校协作育人模式,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持续深化“关爱留守学生,争做教师妈妈”活动,建立家庭、学校、政府各尽其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留守学生关爱工作体系;稳步提高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标准,强化部门联动协作,实现信息共享、精准到位,确保符合条件的一个不少、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不多,真正让贫困家庭有希望、寒门学子有出路。
聚焦各级各类教育补短板、提质量、强内涵,实现学有所教、学有优教,办出有质量的教育。
一是力争基础教育走在前列。修编“十四五”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明确市(区)中小学、幼儿园年度建设目标任务。到2025年,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00所以上,各市(区)学位供给水平均达省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开展市(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加大民办普惠园认定力度,推动省市优质园创建,“十四五”期末,所有市(区)均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区)认定,全市普惠园覆盖率达90%以上,省市优质园覆盖率达95%以上。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建设,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开展学校标准化建设年度监测。“十四五”期末,校际间优质均衡差异系数达省定标准,学校标准化率达100%。加强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鼓励优质高中办分校或者集团化办学,加大农村高中、薄弱高中帮扶力度。“十四五”期间,新增四星级高中2-3所,新创省高品质示范高中1-2所。
二是增强职业教育容纳力、吸引力和融合力。整合现有职教资源,做大做优做强公办职业学校,撤并专业设置单一、招生规模不足的民办职业学校。实施中高职衔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升学与就业相结合,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紧扣全市三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全面推行“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多层次合作办学模式,实现“五对接”产教深度融合。
三是提升高等教育办学层次。推动独立学院完成转设。支持江苏牧院与独立学院整合升本。加强省级一流专业和重点学科建设,“十四五”期间,建成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0-12个、重点学科1-2个。
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打破利益藩篱,积极稳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一是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策应新高考方案和新课程改革,优化选科指导、学业指导以及教学实施,形成与新高考改革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系统谋划中考中招制度改革,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推进体育音乐美术中考。规范普通高中自主招生,严格审核自主招生学校的资质、招生范围和录取标准,招生名额纳入统一招生计划,科学设置指标生招生计划和录取方式。
二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推动“放、管、服”改革,尊重学校办学主体地位,梳理资源配置、经费使用、考评管理等方面权力清单,能放尽放,保证学校事情学校办。加强对学校办学方向、标准、质量的规范引导,大幅度减少对学校的各类会议、检查、评估、评价,为学校潜心治校办学创造良好环境。完善校长选任机制与管理办法,积极探索校长职级制,打破级别和资历的条条框框,把讲政治、懂教育、有情怀、善管理的人才充实到校长队伍中。
三是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完善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体系,组织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现代化及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开发教育督导评估监测系统,完善教育督导评估和监测结果应用制度。改进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评价方式,出台学校综合发展督导评估办法,推动学校提高办学质量。
抓牢教育发展第一资源,建强师资队伍,让优秀的教师培养更加优秀的学生。
一是涵养高尚师德师风。认真落实《泰州市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行动方案》,贯彻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将师德教育融入各类培训活动,落实师德教育第一课制度。选树正面典型,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弘扬师德正能量。对有偿补课、以教谋私等行为坚持“零容忍”,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二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进市、市(区)分级负责的教师轮训工作,开发网络培训课程资源,实施卓越教师、卓越校长培养工程,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一专多能”专项培训,形成市、市(区)、学校三级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鼓励教师学习深造,对在职进修并获得高一层次学历或学位的,给予学费总额2/3的补贴。
三是优化考核激励机制。完善各类教育人才奖励标准和考核办法,通过发放安家费、专项补贴、教科研资助和试行年薪制等,留住本地优秀人才,鼓励优秀学子回乡从教,吸引外地人才来泰从教。坚决打破“大锅饭”、不搞平均主义,奖励性绩效和补贴重点向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考核发放,体现多劳多得、绩优多得、责重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