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泰州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229|回复: 0

靖江系列走私冻品案曝光!共计2025余吨,总货值达5000余万元

[复制链接]

1139

主题

1241

帖子

3628

积分

积分
3628
发表于 2021-2-4 14: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向游客销售含有罂粟花粉的有毒有害食品,4名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冻猪肉“变身”牛肉,孙某被判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在脏乱不堪的地方伪造假冒的防弹咖啡,3人被批捕……2月2日上午,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市场监管领域食品安全执法情况,并发布2020年食品安全执法“十大典型案例”。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吴永才介绍,2020年,全系统共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1.71万件、案值1.89亿元,罚没金额1.7亿元,无一件食品行政败诉案件,有力维护了我省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

此次发布的2020年食品安全执法“十大典型案例”是经过设区市推荐、省局选评等环节,最终确定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涉及有毒有害食品、假冒食品、过期食品、走私食品等方面,充分反映了我省市场监管部门在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

附:2020年度食品安全执法十大典型案例

案例一:泰州市“12·30”张某祥等人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罂粟花粉)案
2019年12月,泰州市海陵区市场监管局根据群众举报,对泰州某医药有限公司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罂粟花粉)进行调查。因涉案产品中检出罂粟主要成分,该案涉嫌刑事犯罪,市场监管部门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并组成联合专案组进行调查。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专案组远赴浙江慈溪、甘肃张掖,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张某祥、田某栋、张某霞、周某辉等4人,查扣涉案产品1050盒、原料70.6公斤,涉案货值达1200余万元。

经查,张某祥(时任甘肃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会同周某辉(甘肃张掖某农场保卫科长)等人指使蜂农从特种药材农场非法收集罂粟花粉原料,并委托田某栋、张某霞(山丹县某食品有限公司实际负责人、法人)生产成罂粟花粉产品,销售到泰州,由泰州多家公司向游客进行销售。目前,张某祥等4名犯罪嫌疑人已取保候审,等待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本案为国内查办的首起罂粟花粉案件。

案例二:盐城市“3.25”特大销售走私冻品案
2020年1月14日,盐城市市场监管局在城南某食品经营户的冷库内发现160箱猪胃只有外文标签,无中文标识,怀疑系走私冻品,遂现场予以扣押,并进一步进行调查。查明该批进口冷冻肉类制品属于非法进口货物。在查证该当事人涉嫌犯罪后,盐城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将该案移送盐城市公安局立案调查,抓获了位于南京的上线4人,同时对全国各地参与销售走私冻品的下线开展抓捕工作。该案目前共捣毁江苏、安徽、河南等地销售窝点26处,抓获犯罪嫌疑人51名,涉案资金达1390余万,共查扣涉及20多个国家30余个品种的走私冻品30余吨。

案例三:泰州市靖江系列走私冻品案
2019年10月10日,泰州靖江市市场监管局在靖江市西来镇永济港港口查获标注“华安618”货轮运输至该处待售的预包装速冻肉制品1390721kg;2019年10月28日,执法人员在靖江夹港物资中转有限公司码头查获标注“皖龙机6688”货船运输至该处待售的预包装速冻肉制品235208.93kg;2019年12月5日,执法人员在靖江市泰和拆船厂码头查获标注“水波33”货船运输至该处销售的预包装速冻肉制品399511kg。经调查,上述肉制品无质量证明材料、无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且所有权人无法确定,靖江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在《靖江日报》、局公告栏、靖江市政府网站发布《无主财产领取公告》,公告期满仍无人领取。上述3起案件共计查获预包装速冻肉制品2025440.93kg,合2025.44093吨。

本案的涉案冻品来自北美、南美、欧洲等10多个国家,总涉案货值达5000余万元。因涉案冻品均无质量证明材料、无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一旦流入市场,将对群众健康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

案例四:镇江市“3.20”某冷饮经营部销售假冒“伊利”冷饮案
2020年3月19日,镇江句容市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对某冷饮经营部进行了突击检查,在该经营部3号冷库内发现巧乐兹经典巧脆棒雪糕3030箱(35支/箱,保质期20210701,批号03I02),产品包装上有“伊利”商标,产品标签包装装潢与正品“伊利”冷饮高度一致。句容市市场监管局予以立案调查,经初步调查,该经营部共购进上述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的冷饮食品共4602箱,购进价格55.5元/箱,销售价格62元/箱,总货值金额285324元,已销售1569箱,已销售金额97278元。3月20日,句容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将案件移送句容市公安局。同日,句容市公安局以“3.20生产销售假冒食品案”立案侦查。先后抓获制售假冒“伊利”冷饮犯罪嫌疑人10名,捣毁生产窝点1处和销售窝点6处,查扣大量假冒“伊利”冷饮。经查,自2019年起,犯罪嫌疑人苗某、龚某、苏某、刘某等嫌疑人利用南宁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生产假冒“伊利”冷饮食品窝点,大量生产假冒“伊利”冷饮食品,生产的假冒冷饮由刘苏某、包斯某等嫌疑人销往全国各地,生产销售的假冒“伊利”冷饮货值金额达200余万元。目前,苗某、龚某、苏某、刘某等10名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移交人民检察院以“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食品罪”进入审查起诉阶段。

案例五:扬州市杨某等人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压片糖果)案
2020年3月26日,受害人刘某在某平台上购买久攻牌人参蛹虫草压片糖果,口服一粒出现身体不适,后报案,经检验证实该产品中含有西地那非4874.1mg/kg。扬州市场监管部门收到举报后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与公安机关成立联合专案组。因案情重大复杂,专案组分为广州、郑州、安徽三个工作组,历时三个多月,行程数万公里,一举捣毁横跨粤豫皖三省的产供销一条龙的造假产业链。经查,2018年5月以来,犯罪嫌疑人杨某、田某合作生产销售男性保健品,二人通过电商平台搜索销售火爆的性保健品,参照产品的外包装、产品名称、配料表进行仿制,由杨某负责通过某电商平台销售,田某组织货源。田某与某药业实际经营人候某商定,由某药业负责生产,货值超5000万元。目前,公安机关已对杨某、田某等11人以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刑事拘留或取保候审,近期将对杨某等人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移送起诉。

案例六:南京市某公司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从事啤酒生产活动案
2020年5月11日,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根据群众举报,对南京市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在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进行啤酒的生产。该公司承认在2020年3月至5月11日期间生产并销售本公司酿造的啤酒。

办案人员分赴山东、福建进行外地调查,确认南京市某公司在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自己生产并销售啤酒,数量分别为:20升桶装144桶、5升桶装765桶和袋装106升。涉案货值总金额为58488.3元、违法所得为24357元。

南京某公司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从事啤酒生产活动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依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该公司作出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24357元、罚款人民币584883元的行政处罚。

案例七:南通市通州区某酿造有限公司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案
2020年3月,南通市通州区市场监管局接群众举报,反映当事人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经查:当事人是一家主要从事乳腐(发酵性豆制品)生产的食品生产企业。2019年2月从省内某消泡剂公司购进同批次消泡剂40桶,用于消除在磨豆浆过程中产生的泡沫。该批次消泡剂的保质期至2020年1月14日止。当事人自2020年1月15日起,仍然使用已超过保质期的上述消泡剂生产乳腐。共生产了12天计12个批次,使用过期消泡剂25.6千克,生产了装瓶半成品乳腐217680瓶,货值金额1003504.8元。未销售,无违法所得。

根据相关规定,对当事人作出如下行政处罚:1、没收12桶(571.5千克)过期复配豆制品消泡剂;2、没收217680瓶乳腐;3、罚款250000元。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吴某因未履行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食品安全责任致使企业使用过期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的行为,已被另案处理。

案例八:徐州市丰县“2020.8.22”董某某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案
2020年8月22日,徐州市丰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依法对丰县董某某冷库进行检查,在当事人租赁的冷库内查见待售未拆箱的冷冻牛肉11箱,外包装箱上均未标注中文标识。同时执法人员还在当事人冷库内查见待售外包装箱上均未标注中文标识的冷冻猪肚18箱。丰县局执法人员在上述涉案食品的外包装箱上均未查见有中文标明目的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产品标识及输出国家或者地区官方检验检疫标识。

丰县市场监管局在案件调查中主动与公安机关进行沟通并邀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目前,专案组根据犯罪嫌疑人提供的线索已查破涉及4省多个销售窝点,本案货值金额达1000余万元。

案例九:扬州市“1.19”孙某生产销售假冒牛肉案
2020年1月19日,扬州市市场监管部门根据群众举报,联合公安机关对孙某加工场所进行突击检查,检查发现冷库一间、加工熟肉场所一间、冻猪二号块肉1.8吨、疑似熟牛肉598.1公斤、鑫盛达牛魔王食品用香料、亚硝酸钠等食品添加剂。经查,孙某用冻猪肉做原料加工成熟肉制品,以牛肉对外销售给农贸市场部分经营者及相关超市。初步查明,当事人生产销售假冒牛肉涉案货值达898420元,库存假冒牛肉货值53829元,总货值952249元。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此案假冒牛肉案值达120余万元。2020年9月16日,孙某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其他相关涉案人员也被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案例十:南京市肖某无证生产、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防弹咖啡和草莓多种维生素泡腾片案
2020年6月22日,南京市栖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群众举报,称其准备做网店,在淘宝网上购得一批标注“LADEW”商标的魔酮防弹咖啡和草莓多种维生素泡腾片套装组合,怀疑为假冒。执法人员在研究案情的同时,泡腾片生产厂家也到栖霞区市场局举报,反映有人冒用其厂名厂址生产销售泡腾片,数量巨大且产品质量、食品安全难以保证。栖霞区市场监管局立即联合栖霞区公安分局进行研判,确定其涉嫌存在无证生产及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遂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并成立联合专案组。专案组迅速前往犯罪嫌疑人所在地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抓捕,在制假窝点抓获三人,制假现场为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农民家里,现场条件脏乱不堪,经现场盘查,实物、包装物等货值总计超过三十余万元。截止目前该案已侦查终结,肖某等3人已被批捕,案件进入公诉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史记泰州

GMT+8, 2024-6-26 09:04 , Processed in 0.07141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