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斗中,不仅有勇敢的医护人员在一线冲锋陷阵,还有这样一群为一线参战人员准备“枪支弹药”的幕后工作者,他们用扎实的后勤保障力量,筑牢疫情防控的补给线、生命线,他们就是泰州市人民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办公室这个群体。
“我们再累,也没有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累!”这是李顺龙主任常说的一句话。从接到疫情防控任务的那一天起,他和科室同事们已经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休息过。
1月24日,除夕夜,李顺龙和主任助理孙海燕接听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电话的那头不是自己的亲戚朋友,而是一个个负责生产应急物资的医疗企业。
口罩、防护服、隔离衣、护目镜、防护面屏等抗疫一线的装备,成了他们口中的高频词。不厌其烦地沟通协调,要到深夜十一二点才能放下手中的电话,这已经成为一个多月以来他们的工作常态。
联系完应急物资后,李顺龙、孙海燕又和年轻的干事邢凯一次又一次地奔波在前往姜堰、药城甚至省城南京的路途中,出现在各大医疗企业的生产车间里。
起初李主任赴百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系了一批符合国家标准的N95口罩,结果临床一线医务人员使用后反映耳带式口罩较松,安全性无法有效保证。
随后他又多次与百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沟通协调,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该公司定制生产的一批头戴式的N95口罩,临床一线医务人员使用后表示非常满意。
为了保障每天临床的应急物资需求,他们有时一天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中午也只能在车上吃上一碗简单的泡面。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拉回一批又一批口罩、防护服等应急物资的时候,他们脸上又洋溢出灿烂的笑容,因为他们清楚这些物资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目前应急物资的储备已基本到位,能够满足临床一线的正常需求。
应急物资的储备不仅要保证储备数量充足,最重要的还要保证产品质量合格,相关资质证件齐全。为此,耗材办每天都要对院内采购的物资和外界捐赠的物资进行逐一甄别,仔细查看产品的外包装,记录产品的规格型号、生产企业、供应企业、使用说明、符合何种标准等等。
为了严格把控质量关,每一种应急物资他们都要亲自试穿、试戴,用手摸材质,用嘴呼气检查材质的透气性。以口罩为例,市面上的口罩千差万别,质量也参差不齐。
李顺龙和他的同事们需要用剪刀剪开口罩的内部,观察口罩内填充溶喷布的层数,把水倒在口罩的表面观察口罩是否防渗漏。“百病成医”,经过长期的工作锻炼,他们都成为了甄别高手。
除了应急物资的筹集和甄别,孙海燕和邢凯每天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汇总分析每天应急物资的入库和出库情况,向卫健委、医保局包括院内的财务处、党办等部门上报相关数据。
看似简单的工作,但由于疫情初期部分应急物资因各种原因无法进入医院耗材字典库,导致入库出库情况无法通过信息系统直接提取,无形中又给大家的工作增加了难度。
孙海燕和邢凯知难而上,每天人工汇总三个院区各种应急物资的入库出库情况,为了尽可能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他们每天都要到库房一项一项地进行核对,确保数据上报及时准确零差错。
吴晶晶是医用耗材办的库房管理员,日常负责医用耗材的入库和出库工作。一个多月来,她坚持以库房为家,用行动书写“巾帼不让须眉”。
每天早早地就到了库房,生怕着急领物资的医务人员等得太久。一天的工作量是平时的好几倍,前来申领物资的医务人员也比平时要多上好多,她总是毫无怨言。
为了方便区分不同的应急物资种类,细心的她,需要在每个箱子上注明产品名称和生产企业等标识,对每一种应急物资的防护等级、使用说明、产品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发放的时候要针对不同科室的防护等级为科室配备不同种类的应急物资。
每次科室前来申领物资,她都在记事本上清楚地记下物资申领的科室、发放的数量、发放的时间等,不知不觉间,记事本已经用掉了好几本。
送走了一天前来申领物资的人员,已经临近下班。可是吴晶晶的工作并没有结束,面对着堆积如山的应急物资,她还要对照本子上一天的入库出库数量,一箱一箱、一件一件地清点库存。因为早出晚归已让她近习以为常。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泰州市人民医院」,搜索「tzhospital」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