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蜜是一种感觉,更是味蕾的舒展。您在享受糖给你带来的这种感觉时,你的身体正在被这个甜蜜的糖伤害着。它给你带来的伤害甚于吸烟,并且还有瘾!
糖会让大脑分泌两种让人兴奋的物质,类鸦片和内啡肽,会让你上瘾。
研究表明,糖瘾是双重作用:一方面,糖分影响体内荷尔蒙,使大脑无法发出饱腹的讯号,越吃越多吃上瘾,肚子饱了都还想继续吃;另一方面,糖对体内激素的影响,还表现在会使大脑不间断发出要摄入糖分的讯号,就像烟瘾一样,吃糖的人会越来越爱吃糖。
根据最新的研究显示,除了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外,糖还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疾病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如果把饮食中的饱和脂肪酸代替以相同能量的糖(蔗糖或果葡糖浆,含糖饮料常用添加物),会发现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这些变化都与冠心病风险增加相关。
2019年,国际顶级医学期刊《Circulation》发布的一项针对11.8万美国人的34年随访研究显示,饮用含糖饮料越多,早死的风险就越大。
一瓶 600 毫升含糖饮料就足以让你的微血管功能及大血管内皮功能明显受损。
但我们没必要把所有糖都拒于门外。因为糖类是人体必须的三大营养物质之一,应该均衡地摄入。
真正需要限制摄入的是“添加糖”,即非食物本身含有的糖。
说到糖的种类,额外添加的“坏糖”主要是蔗糖或果葡糖浆,而非葡萄糖,更不是淀粉、纤维素等“多糖”。
如果你留意过饮料的包装,就会发现大部分含糖饮料添加的就是白砂糖,而白砂糖 95% 以上的成分为蔗糖,少部分添加的是果葡糖浆。
如果能限制蔗糖及果糖的摄入,危害就会降低。
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对“添加糖”摄入量进行了限制,最好不超过25克,一定要控制在50克以内。但一小瓶风味酱中,就含有28g糖;一瓶番茄酱含糖7茶匙;连尝起来咸咸的、几乎感觉不到甜味的金枪鱼罐头也含1茶匙糖;像含糖饮料、甜点、糕点、蜜饯等含糖量就更多了……
我们熟知的可乐,曾有人做过实验,除去水分后瓶子里留下的糖等添加剂居然占了瓶子的一半体积。还有浓缩果汁、果汁饮料、NFC果汁等都含有很高的糖。
说到这,有些人就不开心了:我们每天吃糖,不也还是活得好好的吗?
确实,糖不会立刻就会要命,就如呼吸被污染的空气一样,也不会马上要命。
然而,当你日积月累多吃糖,就好像日积月累吸入雾霾空气,很可能会让人早生病、早离开。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健康组织、学校都意识到了糖对健康的危害,纷纷采取措施减少含糖饮料的销售。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方案指出,将开展“减糖”专项行动,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
希望大家重视高糖的害处,为了自己和家人,远离高糖生活。
果蔬汁和浓缩果蔬汁:均以水果或蔬菜为原料,在加工过程中除水制成原汁(浆)液制品,并在生产时添加一定的水进行复原。
NFC 果汁:是非浓缩果汁,在生产时将果蔬直接压榨、消毒而成的低温产品,保质期较短且最好低温保存,价格较贵。
果蔬汁类饮料:是以果蔬汁(浆)、浓缩果蔬汁(浆)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原辅料和食品添加剂,经加工制成的制品。其保质期较长,多为常温保存,价格相对低廉。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泰州市人民医院」,搜索「tzhospital」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